鄭麗君:發展地熱小水力 台灣拚永續創新方案輸出國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天表示,政府將透過就源減碳及5+1制度創新,形成台灣的2050淨零轉型模式,期待台灣從出口大國,進一步成為永續創新方案的輸出國;地熱、小水力將是台灣發展重點,未來也可建立中介平台培育綠領人才,支持地方各種創新方案實驗。

國科會今天舉行「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以科技力、社會力、網絡力構築淨零社會基盤」成果發表會,鄭麗君、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農業部長陳駿季、環境部長彭(啟)明等人出席,會後並聆聽沙盒計畫團隊介紹微水力、大豆負碳生產模式等。

鄭麗君致詞時說,總統賴清德提出來的國家希望工程,揭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願景,共提出5大策略,包含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形塑淨零永續綠生活、政府會作為淨零轉型最強而有力的後盾、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

鄭麗君表示,今天展示會中可見「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支持的35個試點公民團體,展現出來的永續創新力量,包含在地微水力、低碳農業、農廢再利用、永續產銷及自然碳匯等,從社會創新的過程,透過在地多元實踐,共同回應氣候變遷問題,發展出台灣的淨零轉型模式。

同時,鄭麗君表示,政府預計在明天舉行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提出台灣下個階段的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提出包含2030年減碳目標,即較基準年減碳28%加減2個百分點,並進一步提出2032年及2035年的減碳目標,兼具理想與可行性,展現台灣更強的減碳決心;明天委員會後,環境部也將在2月召開相關的公聽會。

鄭麗君說,要驅動整體淨零轉型,減碳行動計畫必須能夠帶動更大規模的產業綠色製造、循環經濟,或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轉型,及在地社會轉型,因此需要更全方位的制度創新。

她指出,政府提出了5大制度創新,首先是淨零科技的導入;第2,金融創新、綠色金融帶動產業轉型;第3,制定碳有價制度,碳費現已上路,未來環境部將展開總量管制碳交易的子法訂定,盼能早日建立台灣碳交易制度;第4是法規調適;第5,擴大投入綠領人才培訓。

鄭麗君表示,她覺得5大制度創新還不夠,「今天要5加1」,加入「社區驅動與公民參與」,即讓在地的每一個人都成為主體,結合公民豐沛能量,展現公民創新行動。

她說,相信社區驅動、公民參與的實踐方式,能讓各地將氣候變遷由危機化為轉機,帶來在地新希望,綠色的就業機會、產業與生活;透過「就源減碳」,及制度創新加上社區驅動,可形成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台灣模式,向世界展現新的氣候治理典範。

鄭麗君在與談環節時進一步提到,除了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接下來地熱、小水力也會是台灣發展的重點,以及橋接天然氣,搭配節能、儲能,和氫技術導入製程減碳等,構成能源轉型,並與社區能源韌性、韌性電網密切協力。

鄭麗君指出,台灣過去是製造出口國家,期待下一步能成為創新方案的輸出國,這些創新方案可結合在地,符合永續價值、增進社會公共福祉。綠領人才方面,各界希望發展中介平台用以人才培育,並支持地方各種創新方案實驗,或許國發會可作為對口,政府可導入一定的資源協助。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