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零售業拒當中國附庸 警惕淪廉價品傾銷地

美中關稅戰僵局延燒,影響全球經貿投資,馬來西亞零售業者說,大馬不是中國的附庸,也不是廉價商品的傾銷地,應警惕淪為中國漂白「洗產地」工具。

馬來西亞有逾100萬家中小型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0%以上,每年為大馬貢獻國內生產毛額(GDP)近40%,是經濟發展重要命脈。

馬來西亞「BFM財今」報導,零售連鎖協會(MRCA)署理會長(Deputy President)劉明(Liew Bin)表示,中國與馬來西亞關係雖然歷史悠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4月中旬訪問大馬,但值此美中貿易關稅戰未明,馬來西亞必須維護國家利益,在這場全球供應鏈的洗牌中創造「彎道超車」機會。

他指出,大馬中小企業主已注意到中國廉價商品傾銷帶來的危機,但消費者未必認同,主要關鍵在於消費者未洞察到其中隱含的利害關係。

劉明分析說,很多消費者誤認買到廉價中國產品是有利無害,但實則不然,這種廉價傾銷的中國商品已對大馬的消費安全造成很大隱患。大馬中小企業主幾乎100%無法逃避或承受中國傾銷的打擊,「除非你做的行業跟中國商品沒有任何關係,或者不是中國的強項」。

他認為,中國輸往美國商品數量龐大,中國很多廠房是專門在接美國訂單。如果美中關稅戰延燒,這些貨物沒有地方出口,東南亞就淪為中國商品廉價傾銷的代替首選。

劉明表示,如今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各國彷佛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區,其中,馬來西亞是對中國最友善,也大開方便之門,完全沒有關稅壁壘或設定非關稅壁壘措施,這也讓「中國在馬來西亞做生意比在中國更容易」。

他說,馬來西亞不應是中國商品的廉價傾銷「後花園」,如果馬來西亞政府沒有任何防禦措施,這次的美中關稅戰會讓大馬中小企業受到災難性衝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