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關稅瞬息萬變 暫緩輸美產品漲價計畫

工業電腦廠研華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財務長暨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陳清熙表示,研華原本規劃調漲輸往美國產品的價格,但關稅政策瞬息萬變,且現在進入高額對等關稅90天豁免期,研華已暫緩漲價計畫,持續協助客戶降低關稅衝擊。

研華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73.51億元,季增6%,年增25%;稅後淨利為27.34億元,季增4%,年增37%;每股盈餘3.17元。研華預估第2季營收將達5.3億至5.5億美元(約新台幣169.3億元至175.7億元),相當於季減2%至季增1%。

陳清熙指出,研華輸往美國產品約93%從台灣出貨,從中國出貨比例只占6%,還有1%從歐洲出貨,目前尚未啟動漲價計畫,並持續與大客戶溝通,採取多項措施協助客戶降低關稅衝擊。

他以研華其中一個美國大客戶為例,過去由研華出貨送到美國倉庫,客戶再銷往全球其他地區;現在研華可以協助客戶,直接從研華工廠出貨,不必進口到美國。

陳清熙說,研華在北美設有很大的組裝據點,會更著重在高單價產品,例如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等,透過在地組裝出貨給客戶,有效降低關稅影響。

他也提到,研華北美訂單根據交易條件的不同,約40%由客戶負擔關稅,另外60%由研華先代墊關稅再轉嫁給客戶。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北美客戶要求由研華負擔關稅,「大多都開不了口」,因為關稅是由美國政府提出;研華內部評估的關稅方案會採取比較折衷的做法,預設以客戶負擔為主,研華可能負擔部分。

陳清熙表示,目前沒看到客戶提前拉貨或轉單的情況,研華既有製造基地產能分布為台灣45%、中國45%、日本8%,另外有2%在馬來西亞,在2028年前可維持3+1的生產型態。

不過,陳清熙說,從2028年到2032年隨著營收規模不斷擴增,研華既有產能可能不足,將尋求第4個製造基地,有望落腳東南亞或美國,詳細地點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研華智能系統事業群總經理蔡淑妍指出,研華在美國北加州已有相當具規模的系統組裝廠,2023年董事會通過在南加州設立第2座系統組裝廠,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營運,到時候美國系統組裝測試產能將翻倍,對研華是很大的正面影響。

蔡淑妍表示,研華在美國70%業績都來自系統產品,未來如果部分客戶或產業需要在美國製造,研華也可以把部分系統組裝從台灣移去美國,目前還在評估是否在美國設立SMT(表面黏著技術)產線,初期可能考慮與當地廠商合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