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臺印刷廠像藝廊 以AI降耗能、保持競爭力
位於台中市區的興臺彩色印刷集團總部設計部門、辦公室,甚至廠區都掛上數位微噴技術產出藝術畫作,像走進藝廊,瀰漫濃厚人文氣息,迥異一般想像中聲響巨大、裝潢單調印刷廠。
創立80年的興臺集團包括興台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臻印藝術事業有限公司與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等,專精彩色印刷、畫冊與商品型錄等印刷品,引進攝影棚及掃描儀,提供數位典藏服務,在台灣數位微噴市場占重要地位,也獲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開發典藏書畫商品。
82歲的集團董事長陳政雄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前,邀記者參觀占地超過600坪的總部園區,細數集團從設計、打樣、製版、印刷與後製加工等各種工作,沿途緊盯印刷成像品質,在製版室掏出放大鏡仔細校對,路過設計辦公室時也不忘討論畫冊工作進度。
嚴謹工作流程中,興臺創新導入AI(人工智慧)設計平台等,已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創新是興臺DNA 創辦人郵局租信箱打開市場
創新是興臺集團創辦起就有的DNA,陳政雄回憶父親、興臺集團創辦人陳耿彬堅持創新,當時凸版印刷以鉛字排版為主流,但陳耿彬專注鋅版製版印刷,且在郵局租信箱收件,業主遍布全台,透過郵寄方式發送委託,當天製作完成就配送交貨,在當時是新興營運模式。
陳政雄接手興臺後,發展彩色平版印刷、多色印刷等技術,數位轉型也花很多功夫,陸續引進掃描器、電腦製版與微噴等技術,踏入藝術市場。
陳政雄表示,16歲進印刷業後,就認為不應畫地自限,很多技術都是閱讀自學,或到化工行找材料配方染劑,過程很辛苦,但人活著就要繼續進步,現在是AI時代,導入AI轉型非偶然。
與印研中心合作 開啟AI轉型
陳政雄說,興臺長期與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合作,向政府提案輔導計畫,通過審查後執行。政府一直有印刷產業相關輔導機制,包括機台採購、印刷技術研究開發與人才培育等。
印研中心是經濟部工業局與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捐助籌設的財團法人組織。
陳政雄說,拍攝成像技術雖進步,影像畫質提升,但早期底片受限解析度,會有模糊問題,經政府提供經費補助,研發透過AI邏輯演算,影像銳利度可提升10倍以改善畫質,或黑白照片轉為彩色,提供消費者相關解決方案。
AI提升印刷量與質降低耗能
AI在色彩管理上也有許多助益,陳政雄表示,機台每天印刷出的成色可能會有差異,但經數據庫比對協助,就能自動修正色彩特性。另外,透過AI設計平台,印刷參數已建立資料庫,就算處理不同藝術作品,只要套入模組,機台就能快速導入印刷作業。
他說,常有既定印象,導入AI就可節省人力,其實AI還是要靠人操作,但印刷透過AI可提升產量與產值,保持企業競爭力。
陳政雄表示,興臺一直注重生產轉型,強化無版印刷及噴墨技術,過去或許要試印幾十張才能定版,透過AI輔助能提升效率,降低耗材損失,也減少機器耗能與碳排。
AI轉型關鍵 人員學習不可或缺
陳政雄說,AI轉型經驗上,資金與技術不是問題,重點是從業人員肯學習應用,將AI輔助發揮到最大效益,他就秉持終身學習精神,率團隊一起走入AI時代,要往前走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印刷人雜誌」2026年邁入50年,陳政雄說,創刊時分享他的印刷技術與知識,常被問「這樣公開要怎麼跟別人競爭」,但團隊持續往前走就不怕威脅,「我無私分享,大家也無私提供經驗」。
他說,現代人是「滑世代」,整天拿手機滑螢幕,給書本都不願讀。印刷業有人認為未來悲觀,但他認為藝術市場是印刷業未來,藝術家創作出作品,透過精良印刷技術,能呈現藝術原始感動,透過複製傳遞給更多人;商品銷售需包裝,這是印刷業值得持續開拓的新藍海。
此外,陳政雄表示,廠區位於市區,在自主發展綠能上有難度,能源部分主要還是用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企業要減少碳排還是有限,建議政府在能源轉型上可加快進程。
創立80年的興臺集團包括興台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臻印藝術事業有限公司與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等,專精彩色印刷、畫冊與商品型錄等印刷品,引進攝影棚及掃描儀,提供數位典藏服務,在台灣數位微噴市場占重要地位,也獲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開發典藏書畫商品。
82歲的集團董事長陳政雄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前,邀記者參觀占地超過600坪的總部園區,細數集團從設計、打樣、製版、印刷與後製加工等各種工作,沿途緊盯印刷成像品質,在製版室掏出放大鏡仔細校對,路過設計辦公室時也不忘討論畫冊工作進度。
嚴謹工作流程中,興臺創新導入AI(人工智慧)設計平台等,已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創新是興臺DNA 創辦人郵局租信箱打開市場
創新是興臺集團創辦起就有的DNA,陳政雄回憶父親、興臺集團創辦人陳耿彬堅持創新,當時凸版印刷以鉛字排版為主流,但陳耿彬專注鋅版製版印刷,且在郵局租信箱收件,業主遍布全台,透過郵寄方式發送委託,當天製作完成就配送交貨,在當時是新興營運模式。
陳政雄接手興臺後,發展彩色平版印刷、多色印刷等技術,數位轉型也花很多功夫,陸續引進掃描器、電腦製版與微噴等技術,踏入藝術市場。
陳政雄表示,16歲進印刷業後,就認為不應畫地自限,很多技術都是閱讀自學,或到化工行找材料配方染劑,過程很辛苦,但人活著就要繼續進步,現在是AI時代,導入AI轉型非偶然。
與印研中心合作 開啟AI轉型
陳政雄說,興臺長期與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合作,向政府提案輔導計畫,通過審查後執行。政府一直有印刷產業相關輔導機制,包括機台採購、印刷技術研究開發與人才培育等。
印研中心是經濟部工業局與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捐助籌設的財團法人組織。
陳政雄說,拍攝成像技術雖進步,影像畫質提升,但早期底片受限解析度,會有模糊問題,經政府提供經費補助,研發透過AI邏輯演算,影像銳利度可提升10倍以改善畫質,或黑白照片轉為彩色,提供消費者相關解決方案。
AI提升印刷量與質降低耗能
AI在色彩管理上也有許多助益,陳政雄表示,機台每天印刷出的成色可能會有差異,但經數據庫比對協助,就能自動修正色彩特性。另外,透過AI設計平台,印刷參數已建立資料庫,就算處理不同藝術作品,只要套入模組,機台就能快速導入印刷作業。
他說,常有既定印象,導入AI就可節省人力,其實AI還是要靠人操作,但印刷透過AI可提升產量與產值,保持企業競爭力。
陳政雄表示,興臺一直注重生產轉型,強化無版印刷及噴墨技術,過去或許要試印幾十張才能定版,透過AI輔助能提升效率,降低耗材損失,也減少機器耗能與碳排。
AI轉型關鍵 人員學習不可或缺
陳政雄說,AI轉型經驗上,資金與技術不是問題,重點是從業人員肯學習應用,將AI輔助發揮到最大效益,他就秉持終身學習精神,率團隊一起走入AI時代,要往前走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印刷人雜誌」2026年邁入50年,陳政雄說,創刊時分享他的印刷技術與知識,常被問「這樣公開要怎麼跟別人競爭」,但團隊持續往前走就不怕威脅,「我無私分享,大家也無私提供經驗」。
他說,現代人是「滑世代」,整天拿手機滑螢幕,給書本都不願讀。印刷業有人認為未來悲觀,但他認為藝術市場是印刷業未來,藝術家創作出作品,透過精良印刷技術,能呈現藝術原始感動,透過複製傳遞給更多人;商品銷售需包裝,這是印刷業值得持續開拓的新藍海。
此外,陳政雄表示,廠區位於市區,在自主發展綠能上有難度,能源部分主要還是用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企業要減少碳排還是有限,建議政府在能源轉型上可加快進程。
- 記者: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12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