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半導體非紅供應鏈 台積電根留台灣加大全球布局
2018年美中貿易戰延燒迄今,半導體產業成兩強角力核心,川普1月重返白宮,透過關稅等各項政策趨使台積電等科技大廠擴大在美投資後,美國「再工業化」政策正逐步瓦解數十年來美國自身建立的全球分工,也加大了發展半世紀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重組挑戰。
總統賴清德去年5月上任後,一年以來國際環境變動劇烈,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美國總統川普更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賴總統則以「台灣只賺辛苦錢,固然台灣有半導體產業優勢,但不擁半導體自重」回應台灣人心情與處境,讓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了解,台灣將半導體視為全球資產,而賴總統也透過各種政策協助業者,打造台灣非紅(非中國)半導體供應鏈。
以台灣為軸心開枝散葉台積電帶領供應鏈海外布局
美中貿易戰開打初期,台灣產業鏈被客戶要求「中國+1」(即在中國之外的地區建立產線),許多台商將中國產線轉移往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度等地,但近年產業鏈更進一步被要求「台灣+1」,即在台灣之外的地區建立產線,龐大的供應鏈面臨再度遷徙難題。
半導體製造廠近年已紛紛展開多元布局,以因應客戶的要求。台積電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及日本熊本投資建廠,兩地的第1座晶圓廠都已在2024年底量產,台積電並計劃在德國德勒斯登建置晶圓廠,產能將擴及美、亞、歐三大洲,為客戶在地製造提供就近產能。
美國總統川普和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今年3月初更進一步在白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台積電在美國的總投資金額預計將達到1650億美元,擴大投資包含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及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
此外,晶圓廠聯電目前生產基地除了台灣的竹科、南科外,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也有設廠;其中,新加坡第3期晶圓廠(P3)今年4月初啟用,預計2026年初開始量產,其中聯電還與英特爾(Intel)合作12奈米技術專案,增加客戶美國製造的選擇。
世界先進則與恩智浦(NXP)合資成立VSMC,在新加坡建置12吋晶圓廠,預計2027年量產,2029年月產能達到5.5萬片。在首座12吋廠量產後,世界先進和恩智浦將評估建造第2座晶圓廠。
晶圓廠海外設廠 成本人力及文化差異挑戰一重重
面對地緣政治下驅動的海外投資設廠計畫,台積電預期在擴廠過程以及營運方面將面臨不小挑戰,包含成本增加,在多個海外據點建立原物料供應鏈、生態系統的支持,以及海外營運據點的人才吸引與留任,甚至還有興建工程問題、工業用地不足、網路攻擊風險,也必須面對來自不同的就業環境、勞動法規挑戰。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分析指出,廠商海外布局面臨的挑戰是成本增加,特別是歐洲和美國廠的生產成本較高;同時也有人才短缺問題,因為美國目前半導體以設計為主,製造方面已經非常少,工作文化差異方面需要磨合。
劉佩真認為,不是所有半導體廠都像台積電一樣有能力到美國投資,目前台系半導體供應商海外布局多數選擇日本,是因為日本政府提供補貼協助,地理位置和工作文化與台灣較相近。
因此,已有供應鏈廠陸續前往日本布局,其中傳載方案商家登於今年4月舉行日本久留米廠動土儀式,未來將在地生產光罩、晶圓載具,並提供載具清洗服務,不僅服務日本客戶,同步備援全球客戶需求,提升服務速度,降低關鍵客戶斷料風險。
對於前往日本投資,家登董事長邱銘乾表示,因為客戶要求要有異地備援,促使家登決定在台灣和中國之外的地區設立生產據點,過程中馬來西亞與泰國都是評估的地點,經深思熟慮後最終敲定日本。他說,家登不是不想去美國設廠,主要是考量文化與法規,才會決定由聯盟方式拓展美國市場。
家登的考量不是沒有道理,劉佩真指出,目前跟隨半導體製造廠前進美國布局的台灣廠商,以工程廠務業者為主,還有矽晶圓和半導體通路業者。
環球晶德州建矽晶圓廠台積電持續在台投資先進製程
矽晶圓廠環球晶在美國德州新建12吋矽晶圓廠就是一例,5月15日啟用量產,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結束美國華府行程後,也前往德州出席新廠落成典禮。環球晶目前擁有18個生產和營運據點,遍及美洲、歐洲及亞洲9個國家,在當前強調在地供應情況下,成為環球晶的競爭優勢。
不過,環球晶擴大海外布局也面臨成本增加衝擊,因擴產計畫影響折舊費用增加和人力成本上升,使得環球晶今年第1季毛利率滑落至26.4%,較2024年第4季下滑3.7個百分點。
此外,隨著台積電赴美建廠的高科技產業廠務及製程系統規劃整合服務廠帆宣,去年美國子公司營運虧損逾新台幣8.5億元,連帶影響毛利率和獲利表現;不過,今年第1季營運好轉,毛利率11.02%,較2024年第4季拉升0.67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淨利8.8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4.41元。
以帆宣經驗來看,擴大海外布局無法避免面臨成本增加的陣痛,但可為未來營運成長開創新的契機。
台積電擴大海外投資的規劃,多次引發外界憂心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恐遭弱化的疑慮,魏哲家在總統府記者會中明確表示,擴大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不會影響台灣的生產線,台積電光是今年在台灣就要蓋11個生產線,但還是不夠必須繼續蓋,魏哲家一再強調,台積電先進製程研發必須在台灣。
事實上,台積電日前在高雄舉辦2奈米擴產典禮,大動作對外宣示持續深耕台灣的決心,即使在海外持續投資布局,台灣依然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生產基地,護國神山依舊是護國神山。
總統賴清德去年5月上任後,一年以來國際環境變動劇烈,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矚目焦點,美國總統川普更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賴總統則以「台灣只賺辛苦錢,固然台灣有半導體產業優勢,但不擁半導體自重」回應台灣人心情與處境,讓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了解,台灣將半導體視為全球資產,而賴總統也透過各種政策協助業者,打造台灣非紅(非中國)半導體供應鏈。
以台灣為軸心開枝散葉台積電帶領供應鏈海外布局
美中貿易戰開打初期,台灣產業鏈被客戶要求「中國+1」(即在中國之外的地區建立產線),許多台商將中國產線轉移往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度等地,但近年產業鏈更進一步被要求「台灣+1」,即在台灣之外的地區建立產線,龐大的供應鏈面臨再度遷徙難題。
半導體製造廠近年已紛紛展開多元布局,以因應客戶的要求。台積電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及日本熊本投資建廠,兩地的第1座晶圓廠都已在2024年底量產,台積電並計劃在德國德勒斯登建置晶圓廠,產能將擴及美、亞、歐三大洲,為客戶在地製造提供就近產能。
美國總統川普和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今年3月初更進一步在白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台積電在美國的總投資金額預計將達到1650億美元,擴大投資包含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及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
此外,晶圓廠聯電目前生產基地除了台灣的竹科、南科外,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也有設廠;其中,新加坡第3期晶圓廠(P3)今年4月初啟用,預計2026年初開始量產,其中聯電還與英特爾(Intel)合作12奈米技術專案,增加客戶美國製造的選擇。
世界先進則與恩智浦(NXP)合資成立VSMC,在新加坡建置12吋晶圓廠,預計2027年量產,2029年月產能達到5.5萬片。在首座12吋廠量產後,世界先進和恩智浦將評估建造第2座晶圓廠。
晶圓廠海外設廠 成本人力及文化差異挑戰一重重
面對地緣政治下驅動的海外投資設廠計畫,台積電預期在擴廠過程以及營運方面將面臨不小挑戰,包含成本增加,在多個海外據點建立原物料供應鏈、生態系統的支持,以及海外營運據點的人才吸引與留任,甚至還有興建工程問題、工業用地不足、網路攻擊風險,也必須面對來自不同的就業環境、勞動法規挑戰。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劉佩真分析指出,廠商海外布局面臨的挑戰是成本增加,特別是歐洲和美國廠的生產成本較高;同時也有人才短缺問題,因為美國目前半導體以設計為主,製造方面已經非常少,工作文化差異方面需要磨合。
劉佩真認為,不是所有半導體廠都像台積電一樣有能力到美國投資,目前台系半導體供應商海外布局多數選擇日本,是因為日本政府提供補貼協助,地理位置和工作文化與台灣較相近。
因此,已有供應鏈廠陸續前往日本布局,其中傳載方案商家登於今年4月舉行日本久留米廠動土儀式,未來將在地生產光罩、晶圓載具,並提供載具清洗服務,不僅服務日本客戶,同步備援全球客戶需求,提升服務速度,降低關鍵客戶斷料風險。
對於前往日本投資,家登董事長邱銘乾表示,因為客戶要求要有異地備援,促使家登決定在台灣和中國之外的地區設立生產據點,過程中馬來西亞與泰國都是評估的地點,經深思熟慮後最終敲定日本。他說,家登不是不想去美國設廠,主要是考量文化與法規,才會決定由聯盟方式拓展美國市場。
家登的考量不是沒有道理,劉佩真指出,目前跟隨半導體製造廠前進美國布局的台灣廠商,以工程廠務業者為主,還有矽晶圓和半導體通路業者。
環球晶德州建矽晶圓廠台積電持續在台投資先進製程
矽晶圓廠環球晶在美國德州新建12吋矽晶圓廠就是一例,5月15日啟用量產,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結束美國華府行程後,也前往德州出席新廠落成典禮。環球晶目前擁有18個生產和營運據點,遍及美洲、歐洲及亞洲9個國家,在當前強調在地供應情況下,成為環球晶的競爭優勢。
不過,環球晶擴大海外布局也面臨成本增加衝擊,因擴產計畫影響折舊費用增加和人力成本上升,使得環球晶今年第1季毛利率滑落至26.4%,較2024年第4季下滑3.7個百分點。
此外,隨著台積電赴美建廠的高科技產業廠務及製程系統規劃整合服務廠帆宣,去年美國子公司營運虧損逾新台幣8.5億元,連帶影響毛利率和獲利表現;不過,今年第1季營運好轉,毛利率11.02%,較2024年第4季拉升0.67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淨利8.8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4.41元。
以帆宣經驗來看,擴大海外布局無法避免面臨成本增加的陣痛,但可為未來營運成長開創新的契機。
台積電擴大海外投資的規劃,多次引發外界憂心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恐遭弱化的疑慮,魏哲家在總統府記者會中明確表示,擴大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不會影響台灣的生產線,台積電光是今年在台灣就要蓋11個生產線,但還是不夠必須繼續蓋,魏哲家一再強調,台積電先進製程研發必須在台灣。
事實上,台積電日前在高雄舉辦2奈米擴產典禮,大動作對外宣示持續深耕台灣的決心,即使在海外持續投資布局,台灣依然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生產基地,護國神山依舊是護國神山。
- 記者: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8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