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風暴從現實震盪到網路 加密貨幣市值蒸發33兆

[周刊王CTWANT] 2025年全球貿易體系正面臨一場自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挑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1月上任後,迅速重啟貿易保護主義,透過大規模加徵進口關稅的方式,向全球主要經濟體施壓。根據《幣安研究院》於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此波關稅升級不僅打亂全球貿易秩序,也對加密貨幣市場造成毀滅性影響,總市值蒸發近1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3兆元),市場情緒急轉直下。
關稅重回1930年代水準 「解放日」成全球貿易轉折點
報告中指出,美國於2日正式啟動新一輪所謂的「對等關稅」,當天被部分媒體形容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實際上卻成為全球貿易戰的轉捩點。美國不僅對所有進口商品統一加徵10%基礎關稅,還針對特定國家額外加碼:中國商品總稅率達54%、越南46%、日本24%、歐盟20%,汽車進口也被徵收25%關稅。
此外,原本已於2月被課徵20%關稅的加拿大與墨西哥亦未能倖免。截至4月初,美國平均關稅水準已升至18.8%,部分估計更高達22%,遠高於2024年僅2.5%的基準。
幣安研究院指出,這波升級已讓美國進口稅率回到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時期的水準,象徵著自由貿易政策出現歷史性逆轉。隨後中國、加拿大、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迅速做出反制,包括中國對所有美國商品加徵34%報復性關稅,加拿大則針對美國商品加徵25%。
加密市場反應劇烈 主流幣種大跌、迷因幣腰斬
在這樣的宏觀震盪背景下,加密市場首當其衝。報告終統計,自1月起,加密市場總市值已下滑25.9%,等於損失將近1兆美元的市值。比特幣(BTC)價格年初表現強勢,但目前已轉為年內負報酬,下跌19.1%。以太幣(ETH)更慘,暴跌超過40%,直接抹去2024年的所有漲幅。
風險更高的迷因幣與AI概念幣則出現腰斬,跌幅普遍超過50%。幣安分析,這波下跌並非源自產業基本面惡化,而是對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與資本市場恐慌的反應,顯示加密資產越來越被視為高風險、類股市性質的資產。
相對而言,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表現強勁,自年初以來上漲10.3%,並數次刷新歷史新高。這樣的資金流向變化也反映在投資人配置意願上,根據BofA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僅3%的受訪者表示會在當前環境下配置比特幣,遠低於選擇黃金的58%。
政策風險放大市場波動 比特幣波動率飆破70%
報告中也提到,自川普政府開始公布各項關稅計畫以來,市場敏感度快速升高。比特幣在2月底因美國突然對加拿大與歐盟徵稅而出現單日近15%的跌幅,是自2020年COVID-19爆發以來最大單日回調。截至4月初,比特幣的1個月實現波動率已升至超過70%,以太幣更超過100%。
幣安強調,這種高度波動反映出市場對政策變動的脆弱性。在貿易戰風險尚未解除前,市場不排除持續劇烈震盪。
停滯性通膨疑慮升溫 聯準會面臨艱難抉擇
關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亦逐步浮現。由於進口成本上升,聯準會原本為壓制通膨所推動的升息計畫面臨反向壓力。報告指出,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在2025年將實施四次降息(每次25個基點),轉向寬鬆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也在4日公開表示「近期公布的關稅超出預期,其對通膨與成長的影響必須密切關注。」
儘管如此,聯準會是否能在通膨升溫的情況下大膽降息,仍面臨高度爭議。若最終進入所謂「停滯性通膨」狀態,將使政策選擇陷入兩難。
比特幣相關性轉變 避險敘事仍待重建
報告中也提到,自2025年初以來,比特幣與標普500指數的30天相關性已從負值(–0.32)轉為正相關(0.47),顯示其短期內更接近高波動風險資產。而與黃金的相關性則從正相關轉為負相關(–0.22),顯示比特幣目前尚未恢復避險屬性。
但報告中也提到,比特幣在過往宏觀危機時期,曾展現出與主流金融市場「脫鉤」的能力。例如在2023年美國區域銀行危機爆發期間,比特幣曾逆勢大漲逾40%,顯示其具備在系統性風險下吸引資金避難的潛力。
幣安認為,比特幣仍保有潛力重新建立「非主權、抗通膨資產」的市場敘事。報告強調,若聯準會最終轉向寬鬆,並且通膨維持高檔,則比特幣有望因稀缺性與去中心化特質,重新吸引投資人青睞。
幣安研究所在報告中提到,短期內,加密市場將持續震盪,受貿易戰與通膨走勢牽動。若聯準會轉向寬鬆政策,或宏觀情勢穩定並重建避險敘事,市場有望迎來反彈。投資人應關注全球政策動態,維持資產多元配置,伺機從市場錯位中尋求機會。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