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外銷年增12.5%「近3成廠商看衰4月」 經部:關稅不確定性加大

[周刊王CTWANT] 經濟部統計處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為530.4億美元,年增12.5%,累計首季訂單金額為1494.7億美元,創歷年同期第2高,主要是受到AI與雲端產業需求增加,然而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下,4月狀況不明,近3成廠商認為4月訂單會減少。
經濟部表示,近期國際政經情勢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加大,恐干擾全球經濟成長動能,後續要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
數據顯示,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帶動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成長,3月接單分別年增21.8%和11.4%;光學器材因半導體產業用光學檢測及量測設備訂單續增,加上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致3月接單年增10.4%。
來自美國的訂單為188.5億美元,月增14.8%、年增30.7%,以電子產品增加最多。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訂單105.3億美元,月增4.3%,但年減5.3%,也是以電子產品減少7.7%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3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5.5%,較上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主因電子產品提高國內生產所致。
外界關注川普關稅政策,因有90天展緩期,是否會出現急單拉貨後,下半年訂單大減等問題。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的確有廠商提到,客戶因此提前拉貨,也有客戶觀望而造成訂單減少,有增有減下,比較難估計影響,但因為4月原本就有季節性因素,預計4月會出現月減5%至負2.0%的狀況。
經濟部數據顯示,預期4月接單將較3月份增加之廠商家數占14.1%,持平者占56.2%,而減少者占29.7%。
黃于玲表示,中國大陸出現訂單年減,主要是IC廠商碰到新舊產品交替的問題,後續狀況還有待觀察,目前美中關稅戰升溫,對中國大陸來說的確是嚴峻挑戰,但他們也在做刺激內需的政策,不少台商的訂單來源來自中國大陸,所以整體狀況,還是要等4月的訂單出爐後才能確定。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