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改組不是核爆是蛻變:HR穩定團隊迎向轉型新頁

[周刊王CTWANT]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最令人頭皮發麻的兩個字莫過於—「改組」。
改組可能因為併購、部門整併、策略轉型而來,雖然背後藏著公司未來布局的戰略思維,但對內部員工而言,這不只是「結構調整」,而是職涯不確定性的爆炸點。HR往往成為第一個被召入戰情室的角色,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現場的人。改組過程中,HR究竟是「救火隊」,還是能從混亂中帶來秩序與希望的「變革推手」?
員工視角:失序感與職涯焦慮,是HR看不到的暗流
對多數員工來說,改組是一場資訊不對等的災難。高層有佈局,但基層卻常常像新聞裡的受訪民眾:「我也是看新聞才知道我們公司合併了。」
郁婷老師描繪一關鍵情境:部門主管先被叫進辦公室,然後整個團隊一臉茫然,直到辦公室門一開,每個人表情都像在等待宣判。這種「資訊黑箱」讓員工感到被拋棄,信任感瞬間瓦解。
【實務解法】:
- HR應該主動安排「中介式溝通會議」,由主管與HR聯手對團隊說明改組目的、時間線與對個人工作的影響。
- 設計「職涯對話日」:讓員工可以單獨預約HR做生涯諮詢,表達擔憂。
- 引入心理支持資源,如EAP(員工協助方案)或外部教練,安定軍心。

企業主視角:改組不能只看架構,要看文化韌性
企業主在改組時的壓力也不小。來自董事會的壓力、KPI的拉升、資源重分配,樣樣都得快速完成。但正如郁婷所說:「改組不是改圖,改組是改人心。」
很多企業主以為找顧問改好組織圖、安排新的主管就等於「改好了」。但改組最難的不是「誰變誰的老闆」,而是「怎麼讓大家願意一起往新的方向前進」。
【解決方案】:
- 改組前做「文化診斷」,了解現有團隊的情緒溫度與信任狀況。
- 設定「關鍵角色培力計畫」,將中階主管作為變革橋樑。
- 建立「變革時間表」與「雙向通報機制」,讓管理階層與基層員工能同步理解改組過程與里程碑。
郁婷老師金句:「結構改變是冷冰冰的線條,文化改變才是讓線條能走得動的血液。」
共享人資長視角:與中小企業合作 建制度、補韌性、陪過風暴
中小企業沒有完整的HR團隊,多半改組就是老闆直接一句話:「由你當主管」。然而這樣的交接很容易讓整個團隊陷入失序與流動。
郁婷老師指出,共享人資長可以用外部視角進行「變革影響力地圖」,分析這次改組中「誰最受影響、誰最具影響力」,並從制度、流程與溝通三面著手。
【落地工具建議】:
- 設計「組織變動公告模組」:範本化處理每一次改組溝通,避免模糊與落差。
- 制定「變革關懷三部曲」:主動告知、主動聆聽、主動安撫。
- 將改組結果與KPI連結,讓制度性支持能持續下去。
改組,不只是結構移動,而是信任重建的起點
企業每一次的改組,對外看起來是一個結構的更新,對內卻是一場組織文化的震盪與人心信任的重新洗牌。對HR來說,這不只是行政流程的安排,更是一次次面對人性與管理交叉口的挑戰。
HR不該只是「把訊息轉達出去」,而是要成為「把人心帶回來」的關鍵角色。在火線上安定團隊、在混亂中畫出秩序、在不確定中給出方向。這是一種深層的領導力,也是一種文化韌性的體現。
在變動成為常態的時代,HR能否從滅火隊升級為變革推手,關鍵不在工具有多炫,而在於:你願不願意走進人群,理解他們的不安,並且真誠地陪他們一起走過這一段「不確定卻可能更好」的路。
這一集生活講堂,不只是一次對改組議題的拆解,更是一場對HR價值的重新定義。你準備好,從「處理事情的人」變成「創造信任的人」了嗎?
*轉載不得修改內文及必須標明出處來源於《生活講堂》
作者介紹 /共享人資長 王郁婷
資深人資顧問,專精於人才管理、績效獎酬設計、跨世代溝通,致力於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效能,打造高效 HR 架構。作為共享人資長推廣者,她透過靈活且專業的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建立透明、公平的人才發展策略,降低流失率、提升組織競爭力。在《生活講堂》中,郁婷以專業見解與實務案例,幫助企業與 HR 找到最適合的管理解方,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
HR女神粉絲團:https://pse.is/7gnc5b
EMAIL:yuting.wang02@gmail.com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