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全台最坎坷 允能風場80座風機全數運轉
允能風場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離岸風場之一,裝置容量達 640 MW,每年可為超過 60 萬戶台灣家庭供應綠色能源,年發電量達 24 億度。(圖/天豐新能源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天豐新能源以及其合作夥伴今(3)日宣布,旗下裝置容量達640 MW的雲林允能離岸風場已經全面運轉,80 座風力發電機組均已全數安裝完成,並成功併網發電,供應台灣民生與企業用電。
允能是由天豐新能源、道達爾能源集團、泰國電力控股集團(EGCO 集團)及日商双日株式會社共同投資成立,負責雲林離岸風場的建置與營運。該風場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離岸風場之一,裝置容量達 640 MW,每年可為超過 60 萬戶台灣家庭供應綠色能源。風場年發電量達 24 億度。
天豐新能源執行長 Patrick Lammers 表示,看到裝置容量 640 MW 的雲林離岸風場全面併網發電感到十分自豪,「這項專案展現了天豐新能源為合作夥伴及社會創造永續價值,並實現承諾的決心與行動力。我們說到做到,成功完成專案。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台灣政府在整個專案過程中的堅定支持。」
回顧允能風場興建過程,一路遭遇相當艱辛,可謂是現階段為止,「全台灣最坎坷風場」。允能在2019年向銀行借貸高達新台幣940億元,創下當時亞洲最大綠電貸款案,可謂風光一時。
豈料,2020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後續引發原物料上漲,都讓風場開發進度出現延宕。屋漏偏逢連夜雨,允能風場在2021年至2023年連續出現滑樁意外,這中間不僅推升開發成本,也因中間事故調查,導致風場開發延宕。
允能風場本應在2021年完成80個水下基礎、2022年全部併網的允能風場, 2023年遭經濟部能源署以未完工開罰。
而接連施工延宕,讓天豐新能源銀彈吃緊,必須在2023年1月向銀行團求援,盼減降債務達上百億元;同年3月,天豐新能源董事長王雲怡因涉嫌行賄遭聲押、起訴,讓允能風場陷入龐大財務及法律危機。
所幸經過如此多波折,允能風場在政府及全球基礎建設合夥公司(GIP)進場後,得以讓財務危機在2023年9月可以緩解,風場開發也柳暗花明,終於有機會在今年初完成併網。
相關新聞
離岸風電3之1領跑 CIP:渢妙1期離岸風場海事工程合約全數完備
泛官股台智電惹議 離岸風電協會:肯定多元綠電購售模式
離岸風電3.2「龍頭」未出線 沃旭:期待與台灣政府持續合作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