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澄清補助 財經網美:全台灣補助了60年

網路也盛傳裕隆拿了上百億政府補助。裕隆今(6)日發出聲明強調,傳言以偏概全,並非事實。(圖/資料照,納智捷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風暴,讓汽車關稅議題再度引關注,綠委質疑政府一直用不合理高關稅保護裕隆汽車,導致美國有理由對台灣課徵高關稅,網路也盛傳裕隆拿了上百億政府補助。裕隆今(6)日發出聲明強調,傳言以偏概全,並非事實。對此,財經網美Emmy追劇時間也對此發表看法。
裕隆今日發表聲明表示,一直以來配合政府政策、合法繳稅、照顧員工、善盡社會責任。台灣汽車產業有其發展歷史,為配合政府發展策略性汽車工業,裕隆傾力以自有資金投入數百億投資自主研發/自主品牌,網傳裕隆拿了上百億政府補助,並非事實,裕隆汽車是上市公司,相關數字自可查證,請勿再以訛傳訛。
而針對裕隆的聲名,財經網美Emmy追劇時間接著發文表示,「裕隆汽車今日發出聲明,裡面罵的人其實就是我,因為我們在2023年做過一個影片,整理了全台灣補助裕隆60年的血淚歷史。」
Emmy追劇時間也把當時影片的內容摘錄於下,看看今天全民怒求獻祭裕隆到底有沒有道理。
裕隆集團在1953年成立「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1960年改名為「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做國產車。
裕隆1960年開始造車,1961年政府就通過〈發展國產汽車工業辦法〉,不但明定國內不可新設汽車裝配廠,掃除競爭對手,對於同型、同級的外國車,政府可以視外匯情況,進行管制或禁止進口,以及調整汽車與零件的進口關稅。
當時另一家貿易公司和泰集團代理日本豐田汽車,想跟TOYOTA合資,在台灣成立汽車廠,並邀請製造業背景的大同集團林挺生合作,向政府遞出「中華汽車」的申請書。然而申請案被已讀不回,1969年裕隆集團竟然設立了新車廠「中華汽車」,就是當時申請書的名字。
1960年代裕隆開始造車,所謂的造車,就是在台灣組裝日產汽車的原型,也就是青鳥一代。青鳥汽車沒有人買,政府就通過動產擔保交易法,讓三輪車伕可以分期付款,買進青鳥一代,轉作計程車司機。
到了1972年,裕隆仍無起色,政府在1972年大幅調漲進口車關稅,再通過《促進汽車工業經營方案》,將進口車關稅從50%上調到75%,到了1974年,甚至一度禁止日本小客車進口,1977年,禁止全部日本車輛進口。
Emmy追劇時間表示,過度的保護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國產車技術沒有多大長進,裕隆在1970年間推出的速利系列,雖然有國民車的稱號,但也是引入Nissan的Sunny系列汽車。
Emmy追劇時間 接著指出,1979年,台灣政府公布〈促進汽車工業發展方案〉,想要再設立年產20萬輛的汽車廠,能夠大量生產省油的小轎車,希望能突破瓶頸、增加自主研發的能力。不過非常謎,不知道是不是江浙血統發威,這個企劃最後仍然沒有成功。
Emmy追劇時間認為,對裕隆的補助失敗,可以說是徹底犧牲了台灣的汽車產業,沒想到這樣的惡夢,竟然還可以再來一次。
裕隆在2008、2009年的時候成立納智捷汽車,當時台灣政府竟然又給裕隆電動車補助,包括2006年的「台灣整車科專IA計劃」,裕隆自己承認拿了9億、他們的協力廠商拿了6億新台幣,裕隆自己說是做了四款電動車、四套引擎和三組能源動力系統。
接著就是2010年的「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給了113億,裕隆說他們自己只拿了11億,但是電動車業界的人告訴我們,這113億基本上就是補助裕隆的上下協力廠商,等於是給裕隆做車的整套補助,裕隆對分配名單有主要話語權。
最後就是工業局在2011至2015年間的〈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案〉、〈智慧電動車共通性補助案〉、〈智慧電動車性能提升輔導計畫〉,三個案子裕隆合計領了3.4億元的補助。
Emmy追劇時間直問,所以裕隆在電動車方面至少拿到約台幣23億元補助,左右上百億補助款流向,可是車呢?
Emmy追劇時間表示,當年裕隆領補助的時候,承諾2012年交車3000輛,最後只交出了300多台先導運行車,達成率只有10%。
Emmy追劇時間也直言、國內車子做不出來,他們竟然有錢跑去中國投資,拿150億跟東風汽車合作,合資品牌叫東風裕隆,結果交貨數量非常悽慘,累計十年銷量不過23萬輛車,最後含淚退出中國。
裕隆到了前年宣佈代理英國血統的MG車,事實上MG已經被中國上海汽車收購,成為了中國車。台灣人補助裕隆六十年,裕隆變成了進口中國車的車商。
Emmy追劇時間表示、台灣傾全國之力高關稅保護、禁止日車進口、各種補貼政策給錢,六十年來我們得到了什麼?
相關新聞
網傳拿上百億政府補助?裕隆首度正面回應 籲停止不實指控與毀謗
川普宣布對台課徵32%關稅 高嘉瑜轟:保護裕隆60年換來什麼?
川普46%關稅震撼市場!越南急向美示好 不改8%經濟成長目標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