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5年機制重獲關注 「基金教母」蕭碧燕:靠紀律、不靠天吃飯

商傳媒|記者鄭甫凱/台北報導
市場震盪不斷,《鈔錢部署》聚焦金複合月月領制度,為資產穿越波動找解方
4月28日台股早盤一度衝上2萬點大關,最高漲逾200點,市場氣氛短暫回暖。但資金快速輪動、類股表現分歧,投資人對後市依舊抱持戒心。同時,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政策正式上路,國際貿易環境充滿變數,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在不確定性中震盪。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讓資產穩定成長、現金流不中斷,成為投資人關心的新課題。一套默默累積將近25年經驗的資產制度——復華投信推出的金複合投資法,搭配升級版的金複合月月領機制,正重新獲得市場關注。
市場給你波動,投資方法給你紀律
在理財節目《鈔錢部署》中,「基金教母」蕭碧燕分享了自己的實戰經驗。從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到2022年暴力升息,她見證無數次市場重挫。她直言:「真正輸的不是市場,而是中途被情緒打敗的人。」
「靠紀律,不靠投機吃飯。」蕭碧燕強調,能穿越牛熊市的關鍵不是預測行情,而是預先設計好投資機制。她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我母基金分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子基金大同小異,設定停利點、加碼點,自動跑。」在系統化設定下,不需頻繁判斷市場高低,也能讓資產池穩定擴大。
主持人盧燕俐也提到:「現在在AI時代,選基金選標的,可以更有效率、更簡單。」自動化投資,正成為投資人穿越市場波動的新趨勢。
當配息不再可靠,資產池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過去,高股息ETF曾是退休族與中長期投資人青睞的現金流來源。但當配息不穩、淨值下滑時,依賴單一配息收入的脆弱性開始暴露。
復華投信觀察指出,2025年第一季,「金複合投資法」合約數持續成長,其中升級版的「金複合月月領」受到更多投資人關注。這套機制的核心,不是被動等待配息,而是透過母子基金自動操作,主動打造穩定現金流。
蕭碧燕解釋:「月月領是資產池養大後,自己贖回自己,不靠配息。領多領少都可以自己調整。」
簡單來說,現金流的來源,不是市場施捨,而是自己有紀律累積起來的本利和。
先累積,再啟動月領,操作更有底氣
復華投信提醒,金複合月月領並非一啟動就能領現金。制度設計建議投資人先累積3~5年,待資產池達標後,再設定每月固定領回金額,以避免提早吃本金、造成資本侵蝕風險。
目前熱門組合如:「復華台灣智能基金」搭配「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或「亞太神龍科技基金」,透過設定20%停利點、-10%加碼點,系統自動於高點獲利了結、低點補位,實現長期拉平成本與獲利。
這樣的紀律設計,不僅降低操作錯誤,也讓退休規劃更有安全感。
投資的痛點,不是報酬,而是心情
「加到沒錢,還是會慌。」蕭碧燕在《鈔錢部署》中直白點出投資人的集體焦慮。本質上,真正讓人崩潰的,往往不是帳面虧損,而是對資金失控的恐懼。
金複合月月領希望解決的,就是這種無力感。
當定時定額、停利回補、逢低加碼、自訂提領金額這些機制都預設好後,投資人不必隨市場起落而慌張操作,可以穩穩地累積資產,也穩穩地領回所需的現金流。
穩定可領,才是資產真正的底線
過去,資產配置被形容為「進可攻、退可守」。但在當前經濟結構快速變動的環境中,真正的底線是「可領」。
復華投信以近25年未變本質、但持續進化的金複合制度設計,為投資人提供一套不必神操作也能安心生活的資產規劃方式。市場會變,但對穩定現金流的渴望不會變。真正好的投資策略,不只是牛市裡看起來聰明,更要在熊市裡也能睡得著。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首圖/《鈔錢部署》盧燕俐ft. 蕭碧燕 20250424

- 記者:商傳媒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