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房市下猛藥建案現人潮 專家直言:杯水車薪

為拯救房市,中國官方宣布提供人民幣3000億元收購成屋作為保障房等措施,被視為救市猛藥,更有深圳建案現場湧現看屋人潮,場面有如菜市場;但有房市分析師直言,這個救市規模好比「大興安嶺著火,拿著水桶去滅火」。

每日經濟新聞18日報導以「政策狂歡的一日」,形容中國人民銀行17日宣布,以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3兆元)的國有資金收購各地成屋作為保障性住房後,中國各界引發的熱議及看屋人潮變化。

報導指出,深圳一名新建案銷售顧問形容,上述救市政策宣布後,當地的「樓盤(建案)開盤現場如同菜市場」;另一名專家應邀前往建案現場演講時,背板則寫上了「乘勢新政,占領先機」8個大字。

但一名中國房市分析師卻直指,「只有3000億,相當於最多只能消化3000萬至5000萬平方公尺,這個級別對當下市場,相當於大興安嶺著火,拿著水桶去滅火」。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端表示,盡管這項救市政策效力值得期待,但整體房地產行業及市場「深陷調整」的狀態,難以在短期內獲得本質性改變,價格下滑的趨勢短期內仍將延續。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目前來看,僅靠地方層面「以舊換新」及國企收購,都是「小打小鬧」。因為,在房價下跌預期濃重的情況下,加上國企債務和資金壓力參與意願不足,收購規模太小,無法產生穩定市場的作用。

李宇嘉主張,當局應自上而下建立大體量(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國家信用。一方面發行超長期國債或中國人民銀行抵押補充貸款,對國開行注資,並向商業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鼓勵這些銀行直接收購房屋,或貸款給地方國企城投收購,解決供給端的問題。

他說,另一方面,當局可建立「普惠式住房銀行」,為民眾提供超長期限、超低利率的普惠貸款,購買「國家隊」收購的房源。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