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射衛星啟用新引擎 南韓專家:為消弭國際疑慮

北韓27日晚間發射軍事偵察衛星失敗,聲稱因啟用新型火箭引擎爆炸。南韓專家指出,北韓在短時間內開發,且未經測試就將新引擎用於發射衛星相當不尋常,不排除是為了反駁各國對其使用彈道飛彈技術發射衛星的批評。

據南韓合同參謀本部掌握,北韓在當地時間27日晚間10時44分,從平安北道東倉里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搭載軍事偵察衛星的飛行物,2分鐘後南韓軍方便在北側海上發現多枚碎片,顯示該飛行物發射不久後就爆炸。

合同參謀本部相關人士今天向媒體表示,由於這次發射在初期階段就爆炸失敗,相關資訊還需進一步具體分析,只能先推測燃燒系統出問題。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在這次發射後不久,就發出報導證實發射衛星失敗,並稱「初步判斷與新開發的液態氧+石油引擎的動作可靠性有關。」韓聯社報導指出,這種引擎過去從未使用在北韓發射的任何飛行物上。

北韓去年11月成功將軍事偵察衛星送上軌道的火箭千里馬1號,使用的是北韓用於洲際彈道飛彈(ICBM)上的「白頭山引擎」,這款引擎是模仿過去蘇聯的RD-250引擎製造,使用高揮發性火箭燃料偏二甲基聯胺及赤煙硝酸,一般用於軍事上。

而這次北韓聲稱使用液態氧與石油的燃料組合,則廣泛使用於科學目的上,包括南韓的羅老號、世界號火箭,以及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旗下火箭等。但液態氧保存要求高,需要使用高價尖端技術,注入時間長、且需在注入燃料後立即發射,與北韓既有引擎比起來相當不便。

無論俄羅斯是否提供技術、設備支援,甚至直接提供引擎,北韓將其用於正式發射,對專家而言都相當反常。南韓科學政策研究院名譽研究委員李春根指出,使用這種燃料要解決不穩定問題、提高可靠性都相當困難,姑且不論北韓從何時開發這種引擎,直接使用在發射上相當令人驚訝。

南韓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飛彈中心主任張英根(音譯)分析,北韓此舉可能是為消弭外界對其高度開發彈道飛彈技術的疑慮。對此,合同參謀本部相關人員表示,這種裝置只要換上彈頭就能變成飛彈,同樣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至於北韓何時可能再次嘗試發射衛星,統一研究院研究委員洪(王民)指出,北韓這次並未如去年發射失敗時,立即預告下次發射的目標,很有可能是因為改良設備預計將花上不少時間,研判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再次進行發射。

也有意見認為,北韓未公開下次發射時間可能受政治因素影響,認為北韓必須考量俄羅斯總統蒲亭訪問北韓等因素,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後才能決定發射衛星時程。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