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川普險遭暗殺重塑大選格局 拜登陷被動

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造勢遭槍傷,影響11月總統大選至鉅。對尋求連任的拜登最直接衝擊,就是暫無法鎖定川普個人猛轟和讓選民聚焦他的政績,選戰陷入被動。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在川普遇襲後當機立斷譴責攻擊事件,並致電問候對方。拜登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全國談話,呼籲美國民眾降溫對立氛圍,「政治絕不能成真實戰場,弄成殺戮場域更是天理難容。是時候該冷靜下來了」。

美國媒體分析,拜登6月27日辯論表現不佳面臨黨內「換拜」聲浪,他開始在造勢場合火力全開想證明老當益壯,並力圖讓川普的爭議言行再成為人們焦點。但川普13日在賓州造勢遇刺受傷,凸顯美國兩極對立程度已高到令人不寒而慄。

暫不能打川普拉抬自身拜登選戰策略受限

川普遇襲引發的高關注度,讓拜登暫時擺脫幾週以來一直占據媒體版面的「換拜」話題;一位不願具名的民主黨金主表示,之前他們認為換下拜登對民主黨最有利,但現在可能只會亂上加亂。

然而川普遇襲也讓拜登競選團隊操作空間受限,除暫時不能再猛轟川普,也不利向選民主打拜登恢復國家政治誠信與正常運作的訴求。為權衡選情又不顯得麻木不仁,拜登很快對川普表達慰問,同時承諾將進行「徹底和迅速」的聯邦調查,承諾向美國社會公布槍擊事件的客觀調查結果。

共和黨民調專家倫茨(Frank Luntz)表示,槍擊會讓支持川普的選民「票票入匭」,拜登則難有相同指望,最大衝擊在於賓州是關鍵搖擺州,槍擊案讓拜登更難贏下,「拜登已然吃力的競選之路只會更逆風,這場槍擊將以槍手從未想過的方式產生重大後果」。

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威爾森(Matthew Wilson)說:「這有助川普在至少一段時間內能拉到獨立選民的票。川普臉上沾血並振臂的畫面盡顯他無畏形象,這比什麼廣告文宣

都有效。」

路透社報導,13日槍擊事件發生後,數小時內拜登競選團隊就撤下電視廣告,並暫停追打川普因豔星封口費案5月遭判重罪等政治口水,改變選戰策略不再口頭攻擊對方,改為強調團結。

拜登14日在白宮發表談話:「我們全國上下必須團結一心」。

拜登競選陣營一名官員表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主席哈里森(Jaime Harrison)已致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沃特利(Michael Whatley),詢問是否需協助。另一輔選人士透露,民主黨全委會和競選

團隊「本週會繼續談論對未來的積極願景,主軸仍是對比並凸顯川普及共和黨的議程只會讓國家倒退」。

也有人認為距離11月投票仍有近4個月,川普遭槍傷效應的持續性仍待觀察,當前的民調聲勢波動只是暫時性。例如1981年時任總統雷根遇刺受傷,雖然共和黨一度聲勢大漲,但後來在期中選舉仍失利。

民主黨內死忠進步派的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說,只要拜登繼續把重點擺在主打振興社會安全網、壓低藥價和擴展勞工權益等,展現連任後的願景,選情依然大有可為。

紐時:川普遇襲似讓美國更分裂而非團結

紐時另一篇分析指出,1981年時任總統雷根遇刺後,當時美國上下一心,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歐尼爾(Thomas P. O’Neill Jr.)含淚到病榻探望,不但握著雷根的手、親吻他的頭,還跪下為雷根祈福。反觀這次川普遭槍擊受傷後,憤怒、相互指責和陰謀論滿天飛,讓已然對立的美國社會更撕裂。

當前美國社會在意識形態、文化和黨派方面嚴重兩極化,儼然兩個國度。與幾個世代以來相比,如今的美國人不再當自己是命運共同體的小我,隔閡對立極深。馬瑞斯特學院(Marist College)今年5月的民調發

現,竟有高達47%受訪者認為有生之年很可能再遇上美國內戰,這也讓好萊塢順勢拍成電影呈現內戰景象。

今年5月另一份研究指出,11%的受訪美國民眾認為,為讓川普能重新當上總統,暴力可以被接受;21%的人也回答,為能推進一個重要政治目標,訴諸暴力有正當性。凸顯美國無止盡的黨派對立,有升格成政治暴力常態化的危險。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