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重擊 學者:中國不是解決加拿大經濟藥方

正值美國對加拿大發動貿易戰之際,多名學者專家在一場座談會中,呼籲加拿大落實「印太戰略」,積極與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國家建立更緊密往來,並強調中國仍被視為威脅和風險,並不是解決加國經濟的藥方。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宣布4日起對加拿大輸美商品徵收25%關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或稱卑詩大學)公共政策和全球事務學院昨天舉辦「印太地區研討會:2025年的挑戰及其對加拿大的影響」論壇,逾200人參與,聆聽十幾位學者專家分享意見。

對日本、韓國、印度、泰國、台灣等政經局勢有深入研究的多位學者專家均強調,加拿大「印太戰略」非常重要,當前需積極拓展印太市場、促進貿易多元化。

加拿大在2022年11月底公布的「印太戰略」,明確將中國定義為「日益具破壞性的全球強權」,並承諾要反擊「在加拿大領土任何形式的外國干涉」,並加強加拿大的網路安全系統,同時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提高加拿大對中國的競爭力」。

但如今加拿大和美國的關係動盪,是否可能讓加拿大轉投中國懷抱呢?加拿大亞太基金會研究策略部副總裁納吉布拉(Vina Nadjibulla)對中央社表示,儘管加美啟動貿易戰,並不能因此讓加中關係變得親近。

她說:「我們和中國的關係始終是處於競爭的狀態。如今兩國在外交上是針鋒相對的,但無損已存在的經貿關係和人民交流,我相信加中兩國關係基本保持穩定,不會變得更親近。」

提到加拿大和台灣關係,納吉布拉說,2023至2024年是加台關係的好年頭,預計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下去。「過去2年加台在投資、創新技術、醫療衛生等領域都簽署了很多協議,如何深化並落實這些協議將是下一步的重要事項,期盼有更多私營企業和民間社會都參與合作。」

台灣憂慮美國可能會對晶片課徵100%關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肖逸夫(Yves Tiberghien)則表示,美國科技公司發展的AI人工智慧產品,全都仰賴台灣生產,如果開徵關稅,倒楣的只是美國的公司和消費者,因為蓋一座晶片廠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和龐大的金錢,這對於正在和中國較勁的美國來說,不是一個好選擇。

駐溫哥華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劉立欣和其他韓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寮國等國的總領事,在論壇後一併受邀參加主辦方舉辦的農曆新年晚會。劉立欣當眾介紹溫哥華台僑的情況,也說明台加關係穩定發展的狀態。

劉立欣表示,新的一年,台加雙方可進一步在AI人工智慧、科技創新、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等領域合作,並希望台灣有機會購買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