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凍結對外援助 人權工作者擔憂北京壓迫擴大
美國暫停對外援助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可能解散,批評人士認為此舉將對人道主義和人權工作造成傷害,並使中國對周邊國家影響力增加。此外,暫停援助也將讓北京視為「敵對」的人權組織壓力大增。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下,掌政府效率部(DOGE)的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出手整頓援外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總署。
路透社報導指出,反對這項措施的人認為,此舉削弱了人們對「美國是亞洲地區爭取公平發展、民主和人權的可靠朋友」的信心,並擔心會助長北京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力。
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格蘭奇克(Joshua Kurlantzick)分析,在美國與中國爭奪地區影響力之際,美國凍結援助的決定將對人道主義工作和人權事業造成傷害。北京提供更多的援助,而華盛頓不再資助民間社會項目,這兩者同時發生,「幾乎摧毀了這些地區每個國家的民主潛力」。
報導指出,雖然有些分析認為,國內經濟陷入困境的中國提供援助的慷慨程度不太可能比得上美國,但中國利用這樣的機會大量投資鄰國與特定機構,因為中國知道這種支援有助於「建立民間網路」,並能獲得經濟上的回報,重點是「藉由善意交流和外交接觸建設軟實力」。
美國暫停發放援助所引發的另個擔憂是一些人權團體將失去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包含北京稱為「敵對」的組織,例如支持中國維吾爾族、緬甸和北韓的異議人士。
報導指出,自美國暫停外援以來,在緬甸的欽邦人權組織(Chin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已經解雇了3成員工。此外,針對婦女的愛滋病毒預防、技能培訓及獎學金等項目都喊暫停。
在韓國首爾的北韓人權資訊中心(NKDB)執行主任宋漢娜(Hanna Song)表示,韓國政府對北韓的政策總在接觸與孤立之間搖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的資金來源不穩定。
報導引述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日前在社群平台發布的文章指出,長期追蹤中國侵犯人權行為的非營利組織也面臨著「滅絕」,支援流亡藏人的非營利組織西藏基金會上週就表示,多個專案面臨直接風險。
宋漢娜表示,「現在不僅要擔心短期運作,還要擔心接下來對獨裁國家產生的長期影響」。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下,掌政府效率部(DOGE)的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出手整頓援外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總署。
路透社報導指出,反對這項措施的人認為,此舉削弱了人們對「美國是亞洲地區爭取公平發展、民主和人權的可靠朋友」的信心,並擔心會助長北京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力。
華盛頓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格蘭奇克(Joshua Kurlantzick)分析,在美國與中國爭奪地區影響力之際,美國凍結援助的決定將對人道主義工作和人權事業造成傷害。北京提供更多的援助,而華盛頓不再資助民間社會項目,這兩者同時發生,「幾乎摧毀了這些地區每個國家的民主潛力」。
報導指出,雖然有些分析認為,國內經濟陷入困境的中國提供援助的慷慨程度不太可能比得上美國,但中國利用這樣的機會大量投資鄰國與特定機構,因為中國知道這種支援有助於「建立民間網路」,並能獲得經濟上的回報,重點是「藉由善意交流和外交接觸建設軟實力」。
美國暫停發放援助所引發的另個擔憂是一些人權團體將失去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包含北京稱為「敵對」的組織,例如支持中國維吾爾族、緬甸和北韓的異議人士。
報導指出,自美國暫停外援以來,在緬甸的欽邦人權組織(Chin Human Rights Organization)已經解雇了3成員工。此外,針對婦女的愛滋病毒預防、技能培訓及獎學金等項目都喊暫停。
在韓國首爾的北韓人權資訊中心(NKDB)執行主任宋漢娜(Hanna Song)表示,韓國政府對北韓的政策總在接觸與孤立之間搖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的資金來源不穩定。
報導引述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日前在社群平台發布的文章指出,長期追蹤中國侵犯人權行為的非營利組織也面臨著「滅絕」,支援流亡藏人的非營利組織西藏基金會上週就表示,多個專案面臨直接風險。
宋漢娜表示,「現在不僅要擔心短期運作,還要擔心接下來對獨裁國家產生的長期影響」。
- 記者:中央社台北12日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