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政經界擬促進民間外交 減少外國對香港誤解
據報導,由於香港面對的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香港政經界人士將成立「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希望透過民間外交消除外國對香港的「誤解」,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於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並於2020年實施國家安全法後,與西方國家關係出現裂痕,且受到美國當局多方面制裁,以致香港對外關係陷入困境。
最近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同時明確表示這項措施適用於香港,令人關注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是否受到重視。
星島日報今天刊文指出,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港府除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充當「反駁隊」外,官員近年也出訪歐美,希望消除外國對港的「誤解」。
同時,香港政商界也提倡推動「民間外交」,利用商界、專業界的深厚國際聯繫,說好香港故事。
文章透露,旨在推動民間外交的「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將於4或5月成立;擔任協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說,協會屬於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指導單位,成員包括政經界知名人士及大學校長。
雖然協會尚未成立,但去年12月已主辦「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邀請了全球50所大學校長出席。
梁美芬表示,協會成員去年9月曾拜訪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他們向特派員崔建春表示,協會將會利用好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搭建民間交流橋樑。
她說,協會計畫上半年組團出訪歐洲,希望透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間交流,令外國對香港和中國有公平公正的理解,加強與國際聯繫。
文章並引述親政府的建制派人士說,「內聯外通」是北京中央近年給予港澳的重要任務,香港要不斷強化國際化優勢,貢獻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才符合北京中央對港的戰略定位。
香港於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並於2020年實施國家安全法後,與西方國家關係出現裂痕,且受到美國當局多方面制裁,以致香港對外關係陷入困境。
最近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同時明確表示這項措施適用於香港,令人關注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是否受到重視。
星島日報今天刊文指出,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港府除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充當「反駁隊」外,官員近年也出訪歐美,希望消除外國對港的「誤解」。
同時,香港政商界也提倡推動「民間外交」,利用商界、專業界的深厚國際聯繫,說好香港故事。
文章透露,旨在推動民間外交的「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將於4或5月成立;擔任協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說,協會屬於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指導單位,成員包括政經界知名人士及大學校長。
雖然協會尚未成立,但去年12月已主辦「大學校長高峰論壇2024」,邀請了全球50所大學校長出席。
梁美芬表示,協會成員去年9月曾拜訪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他們向特派員崔建春表示,協會將會利用好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搭建民間交流橋樑。
她說,協會計畫上半年組團出訪歐洲,希望透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間交流,令外國對香港和中國有公平公正的理解,加強與國際聯繫。
文章並引述親政府的建制派人士說,「內聯外通」是北京中央近年給予港澳的重要任務,香港要不斷強化國際化優勢,貢獻中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才符合北京中央對港的戰略定位。
- 記者: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3日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