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凍結外援中國得利? 星學者:東南亞國家警惕

美國總統川普暫時凍結對外援助,新加坡學者認為,中國或可得利,但因自身經濟等問題受侷限、與周邊國家又有爭端,且強悍民族主義也讓多元的東南亞國家產生警惕。

川普(Donald Trump)削弱負責援外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也對結盟不感興趣,對東南亞的外交政策恐未如拜登政府著墨力道。如今,外界認為美國若再進一步縮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可能使中國趁機擴大原本已投入龐大投資的經濟佈局。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日前報導,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是美國最大的對外援助機構,去年在東南亞花費8.6億美元,資助從治療愛滋病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地方治理等方面的計畫。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協力維繫東南亞的區域穩定。美軍的部署降低東南亞國家之間衝突的可能性,讓區域更專注於經濟發展,各界可以辯論這樣的發展是否足夠公正,但總而言之,二戰後美國在東南亞的角色為區域不少方面帶來效益。

然而,中國過去在「美中貿易戰」框架下,已將東南亞視為重點經營的後花園。以電動車為例,中國面臨美國高關稅、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海外銷售瞄準東南亞。

對於中國是否會在美國縮手影響力的條件下得利,莊嘉穎指出,「或許可以,但也非必定結果」。中國雖然給予不少經濟機會和注入資金,但中國因自身經濟發展與債務等問題受到一定侷限;且中國與不少東南亞國家有領土爭端,目前推崇的強悍民族主義也開始讓擁有多元族群的東南亞國家產生警惕。

莊嘉穎表示,「中國向東南亞出口大量製品,也讓當地企業感受到壓力。有些開發案對於人權和環境的影響,也讓一些東南亞社會(態度)有所保留」。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也表示,中國有意擴大在東南亞佈局,但能不能做到是另個問題。過去幾年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備受矚目,未來美中勢力消漲有待觀察。

對於川普撤回援助的舉動,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嚴忠(Yanzhong Huang)在報導中表示,對北京來說,美國在健康、教育及人道主義等計畫的暫停,可能創造出中國可以填補的空缺。

他表示,「(美國)這一戰略性撤出可能加強北京影響力,特別是當前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如印尼、菲律賓、緬甸和柬埔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