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產學界批馬中經貿結構失衡 恐淪中國商品傾銷地
美中關稅戰未歇,馬來西亞恐淪為中國商品傾銷地,馬來西亞產學界今天呼籲應正視過度強化馬中經貿關係的後遺症,中國出口商品類別幾乎涵蓋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各層面,馬中經貿結構已失衡。
馬來西亞有逾100萬家中小型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0%以上,每年為馬來西亞貢獻國內生產毛額(GDP)近40%,是經濟發展重要命脈。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TAR)經濟學教授黃錦榮(Chin-Yoong Wong)今天告訴中央社,外界吹捧馬中貿易關係,聲稱中國是最大貿易夥伴國,對經貿發展扮演重要角色,連民生水果椰子都出口中國,乍看之下似乎人人都能分一杯羹,但實情並非如此。
他指出,馬來西亞除大型的私人企業之外,多數的中小企業並未能感受到馬中經貿帶來的利多實惠,相反地,中國的中小企業大舉將廉價貨物傾銷到馬來西亞,這對馬來西亞進出口產生「一個不均衡的傾斜後遺症」。
黃錦榮認為,深化馬中經貿關係,反成功讓中國企業攻城掠地,馬來西亞中小企業未蒙其利深受其害。馬來西亞中小企業難以與中國匹敵競爭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馬來西亞政府應重新審視經貿戰略,非僅廣開自家國門,也應要求中國放寬進口限制。
他以2023年馬來西亞對中國整體出口項目為例,說明諸如積體電路、原油、精煉石油、半導體、棕櫚油、辦公機械零件等就占總體出口的70%,其中,占比多達56%的原油、精煉石油、半導體多半是由政府控股公司、大型企業或跨國企業主導。
黃錦榮說,反觀中國出口到馬來西亞產品類別無所不包,從民生食品高麗菜與各種民生用品,甚至到高端的產品,這些產品已完全涵蓋馬來西亞中小企業正在默默耕耘的產業。
馬來西亞零售連鎖協會(MRCA)署理會長(Deputy President)劉明(Liew Bin)認為馬來西亞政府應正視事態發展的嚴重性。
他表示,中國昔日是馬來西亞的供應商,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競爭者,這些企業背後又有國家扶持,馬來西亞面對的是一個不公平的賽道,這也是一個非常荒謬的遊戲,如不加以重視並提解決方案,馬來西亞的中小企業可能在未來面臨滅頂之災。
馬來西亞媒體報導,中國從2009年起連續16年是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夥伴,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逾馬幣4841億令吉(約新台幣3兆3572億元),約占馬來西亞全球貿易總額的16.8%。
馬來西亞有逾100萬家中小型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0%以上,每年為馬來西亞貢獻國內生產毛額(GDP)近40%,是經濟發展重要命脈。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TAR)經濟學教授黃錦榮(Chin-Yoong Wong)今天告訴中央社,外界吹捧馬中貿易關係,聲稱中國是最大貿易夥伴國,對經貿發展扮演重要角色,連民生水果椰子都出口中國,乍看之下似乎人人都能分一杯羹,但實情並非如此。
他指出,馬來西亞除大型的私人企業之外,多數的中小企業並未能感受到馬中經貿帶來的利多實惠,相反地,中國的中小企業大舉將廉價貨物傾銷到馬來西亞,這對馬來西亞進出口產生「一個不均衡的傾斜後遺症」。
黃錦榮認為,深化馬中經貿關係,反成功讓中國企業攻城掠地,馬來西亞中小企業未蒙其利深受其害。馬來西亞中小企業難以與中國匹敵競爭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馬來西亞政府應重新審視經貿戰略,非僅廣開自家國門,也應要求中國放寬進口限制。
他以2023年馬來西亞對中國整體出口項目為例,說明諸如積體電路、原油、精煉石油、半導體、棕櫚油、辦公機械零件等就占總體出口的70%,其中,占比多達56%的原油、精煉石油、半導體多半是由政府控股公司、大型企業或跨國企業主導。
黃錦榮說,反觀中國出口到馬來西亞產品類別無所不包,從民生食品高麗菜與各種民生用品,甚至到高端的產品,這些產品已完全涵蓋馬來西亞中小企業正在默默耕耘的產業。
馬來西亞零售連鎖協會(MRCA)署理會長(Deputy President)劉明(Liew Bin)認為馬來西亞政府應正視事態發展的嚴重性。
他表示,中國昔日是馬來西亞的供應商,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競爭者,這些企業背後又有國家扶持,馬來西亞面對的是一個不公平的賽道,這也是一個非常荒謬的遊戲,如不加以重視並提解決方案,馬來西亞的中小企業可能在未來面臨滅頂之災。
馬來西亞媒體報導,中國從2009年起連續16年是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夥伴,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逾馬幣4841億令吉(約新台幣3兆3572億元),約占馬來西亞全球貿易總額的16.8%。
- 記者: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30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