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擬入股德國天然氣網路 德經濟部啟動國安審查
義大利能源公司Snam計劃收購德國最大天然氣網路營運商OGE近25%股權,由於Snam的股東結構涉及中國國有企業,德國經濟與能源部已啟動深入審查程序,擔憂中國藉此間接掌握德國能源關鍵基礎設施,引發國安疑慮。
德媒商報(Handelsblatt)14日報導,義大利國營企業Snam今年4月宣布,將斥資9億2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00億元)收購OGE 24.99%股份,賣方為阿布達比主權投資機構Infinity Investments。
然而Snam的最大股東是CDP Reti,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自2014年以來,即持有CDP Reti三分之一股份,使這筆交易引起德國政府警覺。
報導指出,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是全球最大能源公司,也是中國國務院直接管轄的國營企業。其高層人事與決策深受中國共產黨控制,長年透過子公司擴張全球能源基礎建設投資,已在希臘、葡萄牙、澳洲與巴西取得電力或燃氣網路股份。
雖然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並非Snam的直接股東,但透過持有Snam最大股東CDP Reti的三分之一股份,取得對Snam重大決策具否決權的「否決性少數權」(blocking minority),德國政府因此擔心中國可藉此渠道,介入德國能源網路。
Open Grid Europe(OGE)是德國最重要的天然氣管線營運商之一,管理全國約1萬2000公里長的管線,佔德國總天然氣輸送網超過四分之一,肩負德國工業用氣與家庭供暖系統的穩定供應。
該天然氣網路也將在未來能源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隨德國逐漸淘汰天然氣,OGE正準備將部分管線轉型為氫氣運輸,服務以魯爾(Ruhr)工業區為主的鋼鐵與化工產業,是德國能源轉型與減碳計畫的核心關鍵基礎設施。
報導引述德國政府消息人士指出,經濟與能源部(BMWE)部長萊歇(Katherina Reiche)拍板對此案啟動「深入投資審查程序」,將全面評估這個交易是否可能危害德國公共秩序及安全。
部分業界人士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情況下,不只電網、天然氣管線等關鍵基礎設施中的零組件,也應考量「外資」對德國基礎設施的潛在控制與影響力。
目前包括OGE、能源監理機關「德國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和經濟與能源部皆未對此交易發表具體評論,以涉及營運與商業機密為由婉拒說明。
早在2018年,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即曾兩度試圖收購德國另一家電網營運商50Hertz的股份。當時德國政府以國安為由阻止交易,最終由國營的復興信貸銀行(KfW)出面收購該股份,成功擋下中資入股。
德媒商報(Handelsblatt)14日報導,義大利國營企業Snam今年4月宣布,將斥資9億2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00億元)收購OGE 24.99%股份,賣方為阿布達比主權投資機構Infinity Investments。
然而Snam的最大股東是CDP Reti,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自2014年以來,即持有CDP Reti三分之一股份,使這筆交易引起德國政府警覺。
報導指出,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是全球最大能源公司,也是中國國務院直接管轄的國營企業。其高層人事與決策深受中國共產黨控制,長年透過子公司擴張全球能源基礎建設投資,已在希臘、葡萄牙、澳洲與巴西取得電力或燃氣網路股份。
雖然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並非Snam的直接股東,但透過持有Snam最大股東CDP Reti的三分之一股份,取得對Snam重大決策具否決權的「否決性少數權」(blocking minority),德國政府因此擔心中國可藉此渠道,介入德國能源網路。
Open Grid Europe(OGE)是德國最重要的天然氣管線營運商之一,管理全國約1萬2000公里長的管線,佔德國總天然氣輸送網超過四分之一,肩負德國工業用氣與家庭供暖系統的穩定供應。
該天然氣網路也將在未來能源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隨德國逐漸淘汰天然氣,OGE正準備將部分管線轉型為氫氣運輸,服務以魯爾(Ruhr)工業區為主的鋼鐵與化工產業,是德國能源轉型與減碳計畫的核心關鍵基礎設施。
報導引述德國政府消息人士指出,經濟與能源部(BMWE)部長萊歇(Katherina Reiche)拍板對此案啟動「深入投資審查程序」,將全面評估這個交易是否可能危害德國公共秩序及安全。
部分業界人士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情況下,不只電網、天然氣管線等關鍵基礎設施中的零組件,也應考量「外資」對德國基礎設施的潛在控制與影響力。
目前包括OGE、能源監理機關「德國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和經濟與能源部皆未對此交易發表具體評論,以涉及營運與商業機密為由婉拒說明。
早在2018年,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即曾兩度試圖收購德國另一家電網營運商50Hertz的股份。當時德國政府以國安為由阻止交易,最終由國營的復興信貸銀行(KfW)出面收購該股份,成功擋下中資入股。
- 記者: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4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