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再施壓「要求台灣代表處」限期遷館 當地智庫批:損害利益
[周刊王CTWANT]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Dirco)於2024年10月正式致函台灣政府,要求台北聯絡處於2025年2月底前關閉駐比勒陀利亞辦事處,並以其他名稱遷往約翰內斯堡。此舉引發國際關注,並可能對南非的經貿與外交關係帶來影響。
根據外媒報導,自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以來,台灣的國際地位一直處於微妙狀態。19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目前全球僅有12個國家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而北京不允許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1998年南非政府與中國建交,並關閉了台灣原駐約翰內斯堡、德班和開普敦的領事館,改設立駐比勒陀利亞台北聯絡處,維持非正式但實質的外交與經貿往來。根據雙方協議,台灣外交官在南非享有部分外交特權,包括免租金、外交車牌及外交豁免權。
此次南非政府要求台灣遷移辦事處,被視為向中國示好的舉措,並可能對南非的國際形象及經濟利益造成影響。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決定可能會對南非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特德克魯茲(Ted Cruz)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南非政府正在疏遠美國及其盟友,強迫台灣關閉駐比勒陀利亞辦事處的決定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南非與台灣的貿易關係緊密,每年雙邊貿易額約20億美元。台灣企業在南非擁有約450家工廠,僱用約4萬名員工,對南非的地方經濟貢獻顯著。與中國的貿易不同,南非對台貿易呈現順差,這使得南非的企業界對此次決策憂心忡忡。
此外,全球正在競相吸引台灣企業家與高科技投資,而南非政府的這項決定可能會削弱其吸引台灣投資的競爭力。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國近年來已成功吸引台灣企業投資,而南非此舉可能使其錯失發展機會。
南非政府的決策是否符合本國利益仍有待觀察。雖然中國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接近500億美元,但中國的經濟模式與南非的民主價值觀存在顯著差異。南非憲法倡導多黨民主與新聞自由,而中國則實行一黨專制。
國際分析認為,南非政府此舉可能是為了迎合中國,並為其他金磚國家(如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樹立先例。然而一些觀察家認為,與台灣保持現有關係符合南非的長遠利益,避免在中美競爭中過度站邊。南非政府要求台灣關閉駐比勒陀利亞辦事處的決定,不僅影響雙邊關係,也可能影響南非與西方國家的外交與經貿互動。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