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7.7與8.2」美泰規模數值不同步 氣象專家解釋了

[周刊王CTWANT] 緬甸於28日發生強烈地震,最初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測得規模為7.7。但鄰近的泰國氣象總局後續將此次地震規模上修至8.2,而泰國國家氣象總局局長亞溫昌(Kornrawee Sitthichivapak)正式公告的數值也是8.2。為何美國與泰國所測得的數字不同,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建富也做出解釋了。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指出,對於兩國地震機構對同一地震給出不同規模數值一事,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建富表示,地震規模的計算方式,與量測地震波的方式與儀器位置有關,這也是造成兩國數值差異的主因。
吳建富解釋,地震規模的計算,是透過地震波相的振幅大小進行估算。美國USGS的地震監測站遍布全球,由於位置距離此次緬甸地震的震央較遠,因此所記錄到的主要為低頻波。
而在地震波長距離傳遞過程中,地層會吸收高頻波,導致高頻訊號在USGS監測資料中大多被削弱。但泰國地震站因地處震央附近,高頻與低頻波均可清楚偵測,計算時會納入更多高頻訊號,進而導致規模數值提高。
吳建富表示,美國USGS採用的是「震矩規模」(Mw)計算,這是目前國際主流的計算方式,尤其適用於大型、遠距離地震,因此此次美方數據顯示地震規模為7.7。而泰國氣象局所採用的則是「芮氏規模」(Ml),這套系統對高頻波較為敏感,因此最終計算結果為8.2。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