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者被7/5預言連累能求償嗎? 日本律師嘆:不太可能成立

[周刊王CTWANT]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曾成功預言311大地震,書中還提及作者夢見今年7月5日會發生大地震,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將被巨型海嘯襲擊,並波及周邊國家,讓不少民眾相當擔心,更有不少香港、台灣旅客取消原訂赴日旅遊的行程。對此,就有人好奇,若屆時什麼事也沒發生、預言未成真,相關旅遊業者是否能請求損害賠償?日本律師認為,這不太可能成立。
龍樹諒曾在書中提到,2025年7月5日可能發生震央位於日本、台灣及菲律賓海域的巨大天災,涉及大地震、海嘯或海底火山爆發,屆時日本3分之1的土地將會消失。消息傳開後,嚴重衝擊了日本石川縣住宿及觀光產業,金澤市一家飯店就苦嘆,有合作的台灣旅行社取消了7月2日至5日的所有訂單。
然而,即使龍樹諒事後澄清,「夢見的日子,並不等於某件事會發生的日子」,日本氣象廳長官野村龍一也強調,「根據目前的科學知識,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與規模。這類預測應被視為謠言」,恐慌氛圍依舊讓許多民眾感到不安。
根據日本律師網站「弁護士JP」文章指出,這個預言已經對許多領域產生影響,如果在7月5日或是7月期間什麼也沒發生,一切平安無事的話,那些因謠言而遭受實際傷害(如精神焦慮或財務支出)的人,是否能向預言者、發出者或散佈謠言的人提出損害賠償?
處理過眾多民事案件的律師三木悠希裕就表示,無論是預言者、發出或傳播謠言的人,都不太可能因為謠言或預言被證明是錯誤的,而被追究損害賠償責任,「預言和占卜通常被視為個人的思想和表達,它們很有可能不成真,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
三木悠希裕說到,如有人藉此騷動進行金錢或契約上的誘導行為,就有可能構成違法,例如以靈異預言之名,引導他人相信生命、健康或財產將受侵害,進而引發恐懼來誘導捐款、簽約等行為,可能違反日本2023年6月1日施行的《防止不當勸誘捐贈法》。「如果您成為此類募款的受害者並被要求付款,您可以根據該法和《消費者法》來要求退款」。
三木悠希裕也提醒,這類謠言應該只當作帶有神秘色彩的娛樂來看待。「我認為,與其過度沉迷於這些『謠言』,即使錯了也能說『幸好錯了』,保持距離就好。或者,最好把它當作一個應對災害的機會」。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