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生育潮逆襲?試管嬰兒治療需求激增 5年增加近五成

南韓生育潮逆襲?試管嬰兒治療需求激增 5年增加近五成
南韓目前試管嬰兒(IVF)等生育治療的需求正急速飆升。(示意圖/翻攝Pexels)

[周刊王CTWANT] 全球最低出生率國家之一的南韓,目前試管嬰兒(IVF)等生育治療的需求正急速飆升。根據官方統計,2018年至2022年間,生育治療次數增加近五成,達到20萬例。如今在首爾,每六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人來自生育科技的幫助。

根據外媒《BBC》的報導,36歲的金美愛(Kim Mi-ae)去年11月再次走進生育診所時,並未料到等待的不是結果,而是漫長的排隊時間,「我一月回診時,感覺每個人都立了新年願望:要生個孩子!」她苦笑說,「即使事先預約,還是等了三個多小時。」

報導中指出,這種「瘋狂等待」背後,揭示的是一個出人意料的趨勢,有專家認為,這一現象反映出韓國人對生育的態度出現轉變。牛津大學老年學教授莎拉哈珀(Sarah Harper)表示:「年輕世代越來越習慣掌控自己的人生,包括決定何時成家、生子,或冷凍卵子備用。」她補充,韓國女性越來越強調規劃與選擇,而非被動接受命運安排。

不過這一趨勢對深陷人口危機的南韓政府來說,是難得的曙光。2023年該國總和生育率降至0.72,繼續刷新全球最低紀錄。專家警告,若不扭轉趨勢,韓國人口可能在60年內減半。然而根據2024年最新數據,生育率出現九年來首次回升,小幅升至0.75,儘管距離維持人口所需的2.1仍相去甚遠。

韓國發展研究院教授崔瑟基(Choi Seulki)指出,「雖然這個增幅不大,但意義重大,這可能是長期轉變的開始,但仍需觀察年輕世代對婚育的看法是否出現實質變化。」

在韓國女性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已高達33.6歲,為全球最高之一。許多女性坦言,結婚與生子只是「被延遲的夢想」。35歲的上班族樸秀仁說,她過去忙於工作,經常熬夜至凌晨四點,根本無暇考慮家庭,「結婚後換了較穩定的工作,加上朋友陸續當了爸媽,才讓我覺得可以開始考慮生小孩。」

在嘗試自然懷孕無果後,樸女士和丈夫也投入了試管嬰兒療程。隨著需求上升,該產業被預測到2030年市值可望超過20億美元,但生育科技並非人人可負擔。

據了解,政府雖提供補助,例如首爾市為冷凍卵子提供最高200萬韓元、試管療程補助110萬韓元,但實際支出往往遠超預期,金美愛說明「即便有補貼,我一次試管就花了超過200萬韓元,大多數是補貼不涵蓋的檢查和補充品費用。」

其中成功率低更讓人壓力倍增,來自全羅道的張世蓮(Jang Sae-ryeon)自兩年前開始治療以來,已經歷五次試管受精,每次平均花費150萬韓元,這也讓她感嘆「沒有錢就沒辦法繼續,這是最現實也最讓人沮喪的地方。」

除了費用,職場對女性接受生育治療的態度也構成挑戰。儘管法律保障試管療程的休假,但許多女性表示難以真正請假。張世蓮說,「同事希望我能推遲治療,這讓我覺得工作與試管根本無法兩全。」最終她選擇辭職,但經濟壓力又逼她不斷在求職與治療間掙扎。

儘管挑戰重重,張世蓮仍未放棄成為母親的夢想,「人們常說,有了孩子才能體會無條件的愛。我相信那是一種最偉大的幸福。」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