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蜜蜂與龍眼花唯美又現實的故事|桂圓歲時記2
在經歷7、8月烘乾龍眼密集忙碌的時期後,農人們此時終於可以休息了。當然,談不上真正休息,農事雜多如牛毛,該煩心操勞的不曾停歇。唯至少到年底,只須做些簡單修枝工作,儲備來年烘焙龍眼的木材即可。直至3月,龍眼花開、蜜蜂穿梭花間採蜜的時節到來,才又開始另一場甜蜜負荷。而外人眼裡,搖龍眼花這個畫面讓朵朵小花紛如雨下,浪漫極了…….
採訪.謝政蒼|首圖.陳思明攝|影音攝影、剪輯.劉若媺

3月,正是龍眼花開的季節|陳思明 攝

哇,這在產地直送入口的蜂蜜,真的讓味蕾爆動啊|陳思明 攝
「來,這個蜂巢裡亮亮的就是蜂蜜,可以直接吃,這是最乾淨的蜂蜜。」仙湖農場第五代負責人吳森富徒手拿起蜂巢片,被螫到無數次、幾已對蜜蜂免疫的他,笑臉盈盈催促著我們趕快吃蜜。
一看這在陽光下展現黃澄澄誘口模樣的「超純」蜂蜜,我們這群戴著頭套袖套全副武裝徹底防堵蜜蜂的城市鄉巴佬,顧不得形象直接大口吃了起來,果然甜美回甘,一口接一口,就像「貪甜」的蒼繩,捨不得離開……
「蜂巢也可以咬一咬,口感像口香糖,可以吐出來,也可以吞進去。人體無法吸收,會自然排出。」吳森富提醒著。

美味當前,誰顧得了形象,大口吃才不虛此行|陳思明 攝
蜂農的游牧人生
這是一場特別的與蜜蜂親密接觸體驗。真正農忙時,農家哪來這種閒情逸致跟遊客詳細解說為什麼。唯年輕的農場第六代負責人吳侃薔心中有股使命,恨不得趕緊把東山鄉流傳200年的龍眼文化推廣傳承,讓更多人認識了解,這才在龍眼花開的3月下旬規劃此活動,帶領好奇的遊人一探蜜蜂、蜂蜜與龍眼花三者彼此依存的關係。因為,龍眼蜜是除了龍眼乾外,最重要的副產品,農家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如同述說灶焙龍眼乾特色緩緩從歷史說起,談到龍眼蜜,不斷梳理在地龍眼文化脈絡的吳侃薔「開門見山」,直接請我們望遠看向前方「龍眼山」。滿滿一片都是龍眼樹。仔細瞧,會發現野生龍眼樹長得歪七扭八,林相不若後來刻意栽植、以賣鮮果為主的龍眼樹整齊。

吳侃薔指著前方山頭,分享著龍眼林相變化代表的背後意義|陳思明 攝
「體驗行程之所以先看龍眼林相,因為這跟蜜蜂很有關係!蜜蜂是台灣唯一的游牧業,蜂農的生活就是跟著花蜜四處移動,大概再經過5天左右(拍攝日是3/26),半夜裡就會有一台台大貨車載著滿滿蜂箱進來。」吳侃薔解釋,一般的農特產會以區域彰顯特色,談到日本青森會想到蘋果、和歌山會想到橘子;台灣地形屬長條狀,濁水溪以南的淺山地帶農作物幾乎一樣,只是成熟時間不同。舉例來說,屏東香蕉於3月成熟,就賣往台北果菜市場。如果氣候允許,可能6月還有冬蕉,但此時南投香蕉成熟了,價格自然會比較好。「因此以時間點來看台灣物產,遠比用空間來得精準。」
吳侃薔指出,養蜂人家也是這樣,屏東的花比較早開,就從那兒出發去採蜜,接著往高雄、台南、嘉義,最後到彰化、台中、南投等,過著游牧生活。
原來養蜂還有流派
什麼!原來養蜂還分成二派,不說我們這些外行人還真不知曉。一派,追求產量。吳侃薔說,屬此派的蜂農出發時會帶較多蜂箱,只要蜂巢有蜜立即取出。以採收鮮果為主的龍眼樹,多半經過規劃,「腳路」較好,車子易駛,蜂農進駐後,只要把蜂箱整齊排列等著採收,採完就可以上車續往下一站。「因為這類果樹在開花時需要用藥,蜂箱因有損耗,可能在屏東有100箱,到南投中寮只剩10箱。只是這樣的損失,遠小於蜂農的收獲而可被接受。」
另一派,很像時下所說的小農,不以量為最終目標,「質」擺在第一位。這派蜂農極盡呵護他的蜂箱,出發時可能只會帶20箱,然後會往以取龍眼烘成乾的龍眼樹去。吳侃薔補充,打從清朝以降,龍眼難以保存,因此市面上多以販售龍眼乾為主,是近幾年才有以鮮果為主的龍眼樹種植。龍眼乾本就黑黑醜醜,不若鮮果重外表,自然無須用藥,小農派的蜜蜂自然損耗就少。

仙湖農場處處是龍眼樹,花開的時節,隨興在樹下或坐或臥,甚為享受|陳思明 攝
令人好奇的蜜蜂們
仙湖農場販售的龍眼蜜,是許多老饕心頭好。偏向小農派,卻不像蜂農四處跑。吳侃薔說:「我們不遷徒,採固定式養蜂,蜂蜜幾乎都是靠百花生存下去,所以我們每年產的蜂蜜量不一,完全依風土、天氣、花況而定。」就如我們當天試吃的蜂蜜,就混合了荔枝蜜與龍眼蜜。另一方面,仙湖歡迎游牧蜂農將蜂箱放在農場龍眼樹下,如此一來蜜蜂就可幫忙授粉,彼此互利。仙湖除了販售自家龍眼蜜,也會向這群蜂農購買。

仙湖農場的蜂箱都採固定式,蜂蜜量多量少完全看天公伯作主|陳思明 攝
走到農場醒目的無邊際水池旁,那兒的龍眼樹下正放著幾個常見的「朗式蜂箱」,蜜蜂穿梭其間,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此畫面很難不發作。來體驗之人,吳侃薔先上了一堂蜜蜂生態課,才引領我們至蜂箱前。就算有心理準備,至此也不免心頭一震。此時,吳森富將蜂箱中的蜂巢片拿起來,過去都在電視或網路看此情景,親眼目睹無不「哇」聲連連之餘,各式問題也紛紛脫口。例如,女王蜂在哪裡?蜜蜂不會咬你嗎?被咬到該怎麼辦……

深入了解蜜蜂習性,其實也頗為有趣|陳思明 攝
老神在在的吳森富一一解釋,蜂巢片是以一片人工壓製的網格圖案,上面塗有蜂蠟,蜜蜂以此為基礎慢慢往上蓋房子,然後在此生活產卵、將所採的蜂蜜存放在巢房格子裡。為了讓我們這群口水直流的人一嚐「產地直送」蜂蜜入嘴,他破壞巢房取出蜂蜜,「但不用擔心,蜜蜂很快就會自行修復。」宛如兒歌「小蜜蜂」中「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蜜蜂,還真是任勞任怨啊!人們破壞了他們的家,取走他們生存以繼的蜂蜜,這群不吭聲的小昆蟲,依然做好份內之事。
「愈健康的蜜蜂,採的蜜與質就愈好。我手上這片的蜜差不多有3斤,量算好的。」吳森富指出。一片蜂巢片約有7千隻蜜蜂,一個蜂箱至少有6萬至8萬隻蜜蜂。他曾問過一位蜂農,一天最高記錄可以採到15斤蜜蜂。至於怎麼判定自家的蜜品質好,吳侃薔耍了個幽默:「看蜂農的皮膚就知道了。」
蜜蜂分成工蜂、雄蜂與蜂王,各司其職。工蜂努力做工,雄蜂主要是與女王蜂交配,「瞧,這個『王台』就是蜂王住的地方,裡面有蜂王乳,蜂王吃蜂王乳,壽命可達3至5年,如果沒有,只有短短的幾十天可活。」吳森富說。被視為養顏聖品的蜂王乳,滋味如何?原來是酸酸的啊!

這一蜂巢片上有著滿滿的蜂蜜,數量算不錯的|陳思明 攝
熟成蜜天然ㄟ尚好
採完蜜後,可不是就直接包裝出售喔!蜂蜜含有水份,必須「脫水」,才可以長久保存。脫水這件事,可以人工以脫水機處理,蜂蜜也可以自己來。一般來說,當蜜蜂將蜂巢以蜂蜜填滿後,就會用翅膀搧風,等乾燥到一定狀態時,牠們就會把巢穴封起來。就像是倉庫概念,等有需求如須餵養幼蟲時,才會咬開取蜜。這種蜂蜜叫做熟成蜜,「天然ㄟ尚好」,只是量少,取得時間耗時較久。
農家如不耐久等,就採後續加溫方式讓水份蒸發,只是蜂蜜含有許多天然酵素,加溫會破壞成份,於是現在脫水會先將氣壓抽低,加熱至2、30度即可。脫完水的蜂蜜,就大功告成了。

那些「被蓋起來」的蜂巢,裡頭兒正是自然熟成蜜|陳思明 攝
有沒有發現,現代人取蜜會以現代技術(例如蜂巢箱、脫水機)輔助,問了吳侃薔「以前先人也是這樣採蜜的嗎?」他說,過程無異,唯朗式蜂箱是後來因國家政策導入而採用,先人是用天然樹幹做蜂巢,「蜂蜜是重要副產品,所以養蜂傳統也跟著先民帶過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屋子屋樑上吊著4、5個樹幹蜂巢,藉此增加授粉機會,過著與蜂共存的日子。」雖然現在此法已不復見,倒還可以看到一些老房子仍留有這樣的「遺跡」。
別急,來搖龍眼花囉
蜜蜂與龍眼花的故事,還有一個章節,人們「搶劫」蜂蜜資產還沒停呢!一樣是為了副產品--龍眼花茶。開花結果,是必然過程。龍眼樹的母花經過授粉後會結成龍眼,公花不會結果,於是農家就會把它們搖下來,除了避免讓其自行掉落影響環境衛生外,最重要的就是一樣含有蜜的公花,經乾燥後可做龍眼花茶。熱水一沖,會有龍眼花清香之外,還有甘甜氣息。

在滿滿綻放花朵的龍眼花樹下,另有一番雅致|陳思明 攝

龍眼花茶清新甘甜,味道淡雅|蔡暉宏 攝

授粉完全的母花,形呈小圓,不易被搖落|陳思明 攝
吳侃薔指出,公花約在開花後一週掉落,農家必須趕在之前,約開花4至5天後,此刻公花裡已經有蜜時將其搖落。就像採龍眼一般,農家會拿著長長的竹竿,以前端勾住樹枝,規律地搖個二十下,讓公花掉落在樹下舖好的帆布上,緊接著再換另一區或另一樹幹接力搖。「完全授粉的母花吸附力強,不易搖落。當然,一些授粉不全的母花或是小蟲子,也會跟著搖下。所以搖花的時候,向上看的嘴巴千萬可別傻傻地張開啊!」
別看「數大便是美」的龍眼花紛紛掉落,一幅詩情畫意。實則不然,農家們必須在一大早,約莫9、10點前,也就是蜜蜂上班採蜜授粉前,趕緊做這檔事,不然太熱自己受苦外,也打擾了蜜蜂工作。因為每天都有花蜜產生,加上龍眼林那麼大片,代表每天都必須搖花、跟蜜蜂搶早。

搖花還真是體力活|陳思明 攝
搖落的公花,仙湖農場會取一部分請外面的茶廠協助烘乾做成龍眼花茶,一部分供應自家咖啡館所用,這些就自行曝曬個2、3天,再手工挑除混雜其中的小枯枝、小石粒,甚至樹皮或小蟲。這非常考驗眼力與專注力,外行如我們小試了一下,紛紛投降,農家之辛苦可想而知,畢竟這個步驟關乎著龍眼花茶品質以及農場信譽,可不能在最終程序失了分。

在滿滿一片公花中篩選掉小樹枝與雜物,是體力活,也是眼力活|陳思明 攝
寫到龍眼花茶時,蜜蜂與龍眼花的故事也將暫且告個段落了,之後年復一年以此節奏生長著。
啊,對了,似乎有個大家很關心卻還沒獲得解答的問題,那就是「被蜜蜂追、螫到該怎麼辦?」
吳侃薔說:「如果被蜜蜂螫到,代表你身上已經有味道了,別待在現場,先蹲下,然後慢慢離開,不然會有更大一群蜜蜂找上你。至於被螫到的傷口,我們會拿蜂蜜塗一塗就好了。」

雖然蜜蜂會螫人,但是任勞任怨、對農家生計有舉足輕重地位|陳思明 攝
★仙湖農場
地址:台南市東山區南勢里大洋6-2號
電話:(06)686-3635
龍眼相關商品:仙湖柴燒福圓(帶殼)250元(600克)、仙湖莊園咖啡豆(淺中焙)390元(1/4磅裝)、龍眼花蜜(桶裝)1,300元(約3斤)、朵朵-龍眼花茶包300元(10入)。
線上訂購:http://www.senwho.com/product_new.php
關於龍眼二三事
7月,焙灶寮柴燒龍眼乾的日子|桂圓歲時記1
龍眼的一生 耕煙的討山人
這篇文章 3月, 蜜蜂與龍眼花唯美又現實的故事|桂圓歲時記2 最早出現於 七日誌。
採訪.謝政蒼|首圖.陳思明攝|影音攝影、剪輯.劉若媺


「來,這個蜂巢裡亮亮的就是蜂蜜,可以直接吃,這是最乾淨的蜂蜜。」仙湖農場第五代負責人吳森富徒手拿起蜂巢片,被螫到無數次、幾已對蜜蜂免疫的他,笑臉盈盈催促著我們趕快吃蜜。
一看這在陽光下展現黃澄澄誘口模樣的「超純」蜂蜜,我們這群戴著頭套袖套全副武裝徹底防堵蜜蜂的城市鄉巴佬,顧不得形象直接大口吃了起來,果然甜美回甘,一口接一口,就像「貪甜」的蒼繩,捨不得離開……
「蜂巢也可以咬一咬,口感像口香糖,可以吐出來,也可以吞進去。人體無法吸收,會自然排出。」吳森富提醒著。

蜂農的游牧人生
這是一場特別的與蜜蜂親密接觸體驗。真正農忙時,農家哪來這種閒情逸致跟遊客詳細解說為什麼。唯年輕的農場第六代負責人吳侃薔心中有股使命,恨不得趕緊把東山鄉流傳200年的龍眼文化推廣傳承,讓更多人認識了解,這才在龍眼花開的3月下旬規劃此活動,帶領好奇的遊人一探蜜蜂、蜂蜜與龍眼花三者彼此依存的關係。因為,龍眼蜜是除了龍眼乾外,最重要的副產品,農家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如同述說灶焙龍眼乾特色緩緩從歷史說起,談到龍眼蜜,不斷梳理在地龍眼文化脈絡的吳侃薔「開門見山」,直接請我們望遠看向前方「龍眼山」。滿滿一片都是龍眼樹。仔細瞧,會發現野生龍眼樹長得歪七扭八,林相不若後來刻意栽植、以賣鮮果為主的龍眼樹整齊。

「體驗行程之所以先看龍眼林相,因為這跟蜜蜂很有關係!蜜蜂是台灣唯一的游牧業,蜂農的生活就是跟著花蜜四處移動,大概再經過5天左右(拍攝日是3/26),半夜裡就會有一台台大貨車載著滿滿蜂箱進來。」吳侃薔解釋,一般的農特產會以區域彰顯特色,談到日本青森會想到蘋果、和歌山會想到橘子;台灣地形屬長條狀,濁水溪以南的淺山地帶農作物幾乎一樣,只是成熟時間不同。舉例來說,屏東香蕉於3月成熟,就賣往台北果菜市場。如果氣候允許,可能6月還有冬蕉,但此時南投香蕉成熟了,價格自然會比較好。「因此以時間點來看台灣物產,遠比用空間來得精準。」
吳侃薔指出,養蜂人家也是這樣,屏東的花比較早開,就從那兒出發去採蜜,接著往高雄、台南、嘉義,最後到彰化、台中、南投等,過著游牧生活。
原來養蜂還有流派
什麼!原來養蜂還分成二派,不說我們這些外行人還真不知曉。一派,追求產量。吳侃薔說,屬此派的蜂農出發時會帶較多蜂箱,只要蜂巢有蜜立即取出。以採收鮮果為主的龍眼樹,多半經過規劃,「腳路」較好,車子易駛,蜂農進駐後,只要把蜂箱整齊排列等著採收,採完就可以上車續往下一站。「因為這類果樹在開花時需要用藥,蜂箱因有損耗,可能在屏東有100箱,到南投中寮只剩10箱。只是這樣的損失,遠小於蜂農的收獲而可被接受。」
另一派,很像時下所說的小農,不以量為最終目標,「質」擺在第一位。這派蜂農極盡呵護他的蜂箱,出發時可能只會帶20箱,然後會往以取龍眼烘成乾的龍眼樹去。吳侃薔補充,打從清朝以降,龍眼難以保存,因此市面上多以販售龍眼乾為主,是近幾年才有以鮮果為主的龍眼樹種植。龍眼乾本就黑黑醜醜,不若鮮果重外表,自然無須用藥,小農派的蜜蜂自然損耗就少。

令人好奇的蜜蜂們
仙湖農場販售的龍眼蜜,是許多老饕心頭好。偏向小農派,卻不像蜂農四處跑。吳侃薔說:「我們不遷徒,採固定式養蜂,蜂蜜幾乎都是靠百花生存下去,所以我們每年產的蜂蜜量不一,完全依風土、天氣、花況而定。」就如我們當天試吃的蜂蜜,就混合了荔枝蜜與龍眼蜜。另一方面,仙湖歡迎游牧蜂農將蜂箱放在農場龍眼樹下,如此一來蜜蜂就可幫忙授粉,彼此互利。仙湖除了販售自家龍眼蜜,也會向這群蜂農購買。

走到農場醒目的無邊際水池旁,那兒的龍眼樹下正放著幾個常見的「朗式蜂箱」,蜜蜂穿梭其間,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此畫面很難不發作。來體驗之人,吳侃薔先上了一堂蜜蜂生態課,才引領我們至蜂箱前。就算有心理準備,至此也不免心頭一震。此時,吳森富將蜂箱中的蜂巢片拿起來,過去都在電視或網路看此情景,親眼目睹無不「哇」聲連連之餘,各式問題也紛紛脫口。例如,女王蜂在哪裡?蜜蜂不會咬你嗎?被咬到該怎麼辦……

老神在在的吳森富一一解釋,蜂巢片是以一片人工壓製的網格圖案,上面塗有蜂蠟,蜜蜂以此為基礎慢慢往上蓋房子,然後在此生活產卵、將所採的蜂蜜存放在巢房格子裡。為了讓我們這群口水直流的人一嚐「產地直送」蜂蜜入嘴,他破壞巢房取出蜂蜜,「但不用擔心,蜜蜂很快就會自行修復。」宛如兒歌「小蜜蜂」中「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蜜蜂,還真是任勞任怨啊!人們破壞了他們的家,取走他們生存以繼的蜂蜜,這群不吭聲的小昆蟲,依然做好份內之事。
「愈健康的蜜蜂,採的蜜與質就愈好。我手上這片的蜜差不多有3斤,量算好的。」吳森富指出。一片蜂巢片約有7千隻蜜蜂,一個蜂箱至少有6萬至8萬隻蜜蜂。他曾問過一位蜂農,一天最高記錄可以採到15斤蜜蜂。至於怎麼判定自家的蜜品質好,吳侃薔耍了個幽默:「看蜂農的皮膚就知道了。」
蜜蜂分成工蜂、雄蜂與蜂王,各司其職。工蜂努力做工,雄蜂主要是與女王蜂交配,「瞧,這個『王台』就是蜂王住的地方,裡面有蜂王乳,蜂王吃蜂王乳,壽命可達3至5年,如果沒有,只有短短的幾十天可活。」吳森富說。被視為養顏聖品的蜂王乳,滋味如何?原來是酸酸的啊!

熟成蜜天然ㄟ尚好
採完蜜後,可不是就直接包裝出售喔!蜂蜜含有水份,必須「脫水」,才可以長久保存。脫水這件事,可以人工以脫水機處理,蜂蜜也可以自己來。一般來說,當蜜蜂將蜂巢以蜂蜜填滿後,就會用翅膀搧風,等乾燥到一定狀態時,牠們就會把巢穴封起來。就像是倉庫概念,等有需求如須餵養幼蟲時,才會咬開取蜜。這種蜂蜜叫做熟成蜜,「天然ㄟ尚好」,只是量少,取得時間耗時較久。
農家如不耐久等,就採後續加溫方式讓水份蒸發,只是蜂蜜含有許多天然酵素,加溫會破壞成份,於是現在脫水會先將氣壓抽低,加熱至2、30度即可。脫完水的蜂蜜,就大功告成了。

有沒有發現,現代人取蜜會以現代技術(例如蜂巢箱、脫水機)輔助,問了吳侃薔「以前先人也是這樣採蜜的嗎?」他說,過程無異,唯朗式蜂箱是後來因國家政策導入而採用,先人是用天然樹幹做蜂巢,「蜂蜜是重要副產品,所以養蜂傳統也跟著先民帶過來。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屋子屋樑上吊著4、5個樹幹蜂巢,藉此增加授粉機會,過著與蜂共存的日子。」雖然現在此法已不復見,倒還可以看到一些老房子仍留有這樣的「遺跡」。
別急,來搖龍眼花囉
蜜蜂與龍眼花的故事,還有一個章節,人們「搶劫」蜂蜜資產還沒停呢!一樣是為了副產品--龍眼花茶。開花結果,是必然過程。龍眼樹的母花經過授粉後會結成龍眼,公花不會結果,於是農家就會把它們搖下來,除了避免讓其自行掉落影響環境衛生外,最重要的就是一樣含有蜜的公花,經乾燥後可做龍眼花茶。熱水一沖,會有龍眼花清香之外,還有甘甜氣息。



吳侃薔指出,公花約在開花後一週掉落,農家必須趕在之前,約開花4至5天後,此刻公花裡已經有蜜時將其搖落。就像採龍眼一般,農家會拿著長長的竹竿,以前端勾住樹枝,規律地搖個二十下,讓公花掉落在樹下舖好的帆布上,緊接著再換另一區或另一樹幹接力搖。「完全授粉的母花吸附力強,不易搖落。當然,一些授粉不全的母花或是小蟲子,也會跟著搖下。所以搖花的時候,向上看的嘴巴千萬可別傻傻地張開啊!」
別看「數大便是美」的龍眼花紛紛掉落,一幅詩情畫意。實則不然,農家們必須在一大早,約莫9、10點前,也就是蜜蜂上班採蜜授粉前,趕緊做這檔事,不然太熱自己受苦外,也打擾了蜜蜂工作。因為每天都有花蜜產生,加上龍眼林那麼大片,代表每天都必須搖花、跟蜜蜂搶早。

搖落的公花,仙湖農場會取一部分請外面的茶廠協助烘乾做成龍眼花茶,一部分供應自家咖啡館所用,這些就自行曝曬個2、3天,再手工挑除混雜其中的小枯枝、小石粒,甚至樹皮或小蟲。這非常考驗眼力與專注力,外行如我們小試了一下,紛紛投降,農家之辛苦可想而知,畢竟這個步驟關乎著龍眼花茶品質以及農場信譽,可不能在最終程序失了分。

寫到龍眼花茶時,蜜蜂與龍眼花的故事也將暫且告個段落了,之後年復一年以此節奏生長著。
啊,對了,似乎有個大家很關心卻還沒獲得解答的問題,那就是「被蜜蜂追、螫到該怎麼辦?」
吳侃薔說:「如果被蜜蜂螫到,代表你身上已經有味道了,別待在現場,先蹲下,然後慢慢離開,不然會有更大一群蜜蜂找上你。至於被螫到的傷口,我們會拿蜂蜜塗一塗就好了。」

★仙湖農場
地址:台南市東山區南勢里大洋6-2號
電話:(06)686-3635
龍眼相關商品:仙湖柴燒福圓(帶殼)250元(600克)、仙湖莊園咖啡豆(淺中焙)390元(1/4磅裝)、龍眼花蜜(桶裝)1,300元(約3斤)、朵朵-龍眼花茶包300元(10入)。
線上訂購:http://www.senwho.com/product_new.php
關於龍眼二三事
7月,焙灶寮柴燒龍眼乾的日子|桂圓歲時記1
龍眼的一生 耕煙的討山人
這篇文章 3月, 蜜蜂與龍眼花唯美又現實的故事|桂圓歲時記2 最早出現於 七日誌。
- 記者:七日誌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