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需人才 台灣需建資料戰略

「生成式AI(GenAI)需要算力、算法與資料,台灣在算法要更加強!」國發會主委龔明鑫15日出席GenAI創新論壇時表示,未來盼透過晶創台灣等計畫,加強生成式AI的人才培養,並設法建立屬於台灣的大型語言模型。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指出,台灣需要發展「資料戰略」,例如烏克蘭將關鍵基礎設施在戰時撤出國內。



算力、算法與資料

龔明鑫表示,2016年推動亞洲矽谷1.0政策時,當時最流行的科技是物聯網,但現在是物聯網加GenAI,還有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發展。他說,GenAI最重要的3個關鍵是算力、算法與資料,台灣在算力的硬體上有優勢,但算法還有待加強,因此是透過國科會的「晶創台灣」方案,3千億的預算建立軟體的能量。



他也強調,GenAI的人才培養相當重要,若有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建立專屬於台灣的LLM,讓民眾問問題時較少錯誤,也沒有資安的疑慮,政府才能使用。龔明鑫指出,2030年生成式AI的商機是用兆元美元規模計算,台灣在晶片上有優勢,盼發展相關領域,讓更多新創企業崛起,跟上生成式AI的發展契機。



國際模型多為英文

王定愷指出,GenAI很早就有,有書本2023年就用摩爾定律計算出,2030年AI將超越人腦、2045年將超越人類總體智慧,而現在國際上可以拿得出來的LLM大概只有10個,而多數都是以英文資料訓練,因此中國現在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模型,台灣也不能落後。



「亞馬遜已經用GenAI很久了!」王定愷表示,亞馬遜的無人機、無人商店與工廠,都適用相關技術減少成本、擴大經濟規模與增加效率,因為人比起機器容易出錯。但他也坦言,這個發展的過程並不容易,因此前面虧很多錢,但只要建立起Know-How,發展會更加快速,也可以找到適合不同行業的LLM。



資料就是新的石油

他指出,生成式AI有基礎建設、平台與應用3個層面,但基礎建設與平台需要很多資料科學家訓練演算法,不是每個公司或國家玩得起,但如今GenAI是正在發展的技術,若能夠從調整LLM到適合自己用,將會是很大的商機。



「其實資訊業都是打看不見的戰爭!」王定愷說,資安、ESG,甚至是俄烏戰爭都是打看不見的戰爭,烏克蘭很多資訊基礎設施在戰爭爆發後,都陸續遷到國外,讓國內戶口登記、結婚、貨幣流通能夠正常運作,在GenAI的時代下,「資料就是新的石油」,台灣也要發展自己的「資料戰略」。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