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動員宣講互槓 可促進公民教育

針對國會改革法案覆議不成,準備聲請釋憲,國民黨與民進黨都發動了全台下鄉宣講,綠營喊出「反濫權、護民主」、藍營則以「反貪腐、查弊案」為號召,較勁意味濃厚。若朝野能藉此宣傳政策,讓民眾都能認識法案利弊,不失為公共行政教育的落實,若民眾兩造會場都參考,扣除政治對抗與情緒發言,應可增進自身的公民素養。



藍綠大動員宣講

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從6月14日起到7月16日展開「青鳥全台飛」宣講行動,首先在6月底之前,各縣市黨部都應至少辦理一場大型說明會,黨中央和政院也會派出「大咖」應援助陣;從七月開始,則鼓勵地方民意代表辦理街頭宣講,讓政治論述進一步深入大街小巷。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日前就表示,覆議結果出爐後,民進黨全台宣講不會停,下一階段會以深化民主為訴求,持續全台宣講到7月中。他強調,現在國民黨加民眾黨實際上有如立院的執政黨,但所強行通過的法案卻對民主造成傷害,這是這麼多人走上街頭的原因。



國民黨也不甘示弱宣布,6月15日起也在全台22縣市舉行國會改革說明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3日於高雄場表示,民進黨為了保障其政黨利益,為了怕很多弊案被揭露,就不斷抹黑抹紅在野黨,為了讓正義陽光照進國會,讓民主提升而做國會改革,讓國會擁有調查權、聽證權,這些也都是民進黨過去十幾年來的主張。



全台參與公民課程

「拒絕參與統治的人,會被更糟糕的人統治,」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於《理想國》中如此表示。藍、綠兩黨針對國會改革法案都進行大動員宣講,儘管多少有較勁的意味存在,但如果兩黨能拿掉政治對壘、情緒煽動的言論,聚焦於國會改革的分析論述,其實仍不失為行政公共教育的示範。



民眾也不應只是看「顏色」相挺,不妨同時參與兩黨的各場宣講,聆聽不同的論述,參照兩造說法,不僅能更全面的看待議題,也是培養公民參與該有的契機。



其實包括《財政劃分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等法案朝野的分歧也愈來愈多,無論有著執政資源的民進黨、國會坐擁多數的國民黨,甚至是佔據關鍵少數的民眾黨,都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論述,以說服更多的選民,讓全民都參與這堂公民課程。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