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物價指數降至2.03% 外食費飆漲13月新高

外食費用漲聲不斷,民眾特別有感。主計總處今(7)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03%,較3月的2.32%呈現收斂,顯示整體物價情勢持穩。扣除蔬果與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年升1.66%,連續13個月低於2%警戒線。不過,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外食費用勁揚3.48%,不僅連6個月高於3%,更創下13個月來的最大漲幅,成為近期物價結構中須關注的指標。
從各項類別觀察,4月CPI走低主要是因能源與食品價格回穩。國際原油價格回落,使得國內油料費年減3.74%;水果價格雖然續處高檔,但與3月相比已經緩解。而4月電價未調整,也有助於壓抑整體物價漲幅。整體而言,在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與內需穩定的雙重背景下,國內物價表現尚稱溫和。
主計總處表示,4月核心CPI年增率為1.66%,與3月持平,國內物價並未出現系統性上揚。然而,外食費年增率走高,顯示服務類價格仍具上行動能,將密切關注後續走勢。而4月未調升電價,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下滑,對於企業營運成本具穩定效果,未來可望減緩轉嫁壓力。
4月房租年增率為2.40%,為近1年來最低,凸顯租金調整趨緩。針對國際政經變數,主計總處提及,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超過180個國家課徵對等關稅,雖然後續給予90天緩衝期,但市場仍擔憂可能壓抑全球需求。觀察發現,國際農工原料價格普遍下降,導致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連續30個月呈現負成長,有助於穩定國內物價結構。
從能源價格來看,4月OPEC原油均價已跌破每桶70美元,5月初更降至60美元上下,廠商投入成本可望進一步減輕。至於近日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是否對物價產生影響?主計總處認為,新台幣升值有助於降低進口成本,但是對CPI的影響要1到2季的時間才會逐步顯現。
展望後續發展,主計總處認為,若國際原物料價格繼續回穩,加上新台幣升值效應逐步反映,預期5月CPI年增率有機會降至2%以下,但仍須觀察外食費與其他服務類價格的變化趨勢。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