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店遭控有蛞蝓 醫:吃下恐染寄生蟲致腦膜炎

有民眾爆料在台北市某連鎖壽司店壽司內發現仍在活動的蛞蝓。醫師今天指出,食用未煮熟的蝸牛和蛞蝓,或是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可能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嚴重恐造成腦膜炎。

食安議題受重視,有民眾上網爆料在台北市某連鎖壽司店用餐時,在壽司內發現仍在活動的蛞蝓。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將派員前往稽查,若有缺失限期內未改善將開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寄生蟲專家黃高彬接受媒體電訪表示,蝸牛和蛞蝓都會傳播廣東住血線蟲,可能藉由吃下肚受到感染,且其分泌的黏液中,也可能含有這種寄生蟲,若遭感染,恐造成腦膜炎。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當人類吃下受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的蝸牛、蛞蝓或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時,蟲體會移行至腦膜處死亡,造成腦膜炎相關症狀。如僅食入少量寄生蟲,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自行痊癒,如食入寄生蟲數量較多,將可危及生命。

所幸目前已有藥物可以治療,黃高彬表示,自己過往研究指出,口服寄生蟲藥物「阿苯達(口坐)」可以有效把蟲殺死,如今致死率僅1%以下;但若引發腦膜炎,恐造成神經方面後遺症,如行動障礙等,嚴重的話,智商也可能受影響。

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後,症狀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也可侵犯眼球,可能造成視力受損。黃高彬指出,過去較常發生的感染狀況,多是有民眾烤非洲大蝸牛或福壽螺等,但還沒烤到全熟就吃掉造成。

黃高彬指出,其潛伏期約10天到1個月,平均約2到3週;蛞蝓最有可能是附著在菜或草等植物上,與食材一起被帶進餐廳,不會只在壽司上,因此建議其他在同時間曾到店用餐的消費者也要注意。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勿生吃蝸牛、福壽螺或其他野生動物如青蛙;處理蝸牛等特殊食材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也須清洗);烹調軟體及甲殼類動物(如蝸牛、蛞蝓、淡水明蝦及蟹)時,應煮沸3到5分鐘以上再食用;建議教育小孩勿接觸蝸牛、螺類及蛞蝓等,以免感染幼蟲。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