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邀請日本能樂大師演出

文化大學拓展學生國際視野,中國戲劇學系與日文系聯手邀請世界最古老的日本能樂表演藝術團體來台交流,為學生演譯日本古典戲劇。5月15日邀請日本西宮能樂堂大師梅若基德與子梅若雄一郎擔任活動嘉賓,梅若大師親自解說能樂表演的特色,帶領同學們學習能樂表演,練習獨特的身體姿勢與「褶足」步伐(足底緊貼舞台面,不舉起腳踝的運步法),展示由檜木打造的昂貴面具,說明能樂面具的種類與特徵,也邀請全體師生戴起面具,感受能樂表演者的特殊魅力。

臺灣國際青少年交流協會蘇慧玲理事長邀請日本能樂工作坊梅若大師,到文化大學進行講座及演出。日文系指出,日本能樂為世界最古老的表演藝術,全盛於西元14-15世紀,自八世紀中國的散樂傳入日本,代表武士階級的高尚文化,在日本戲劇中居於主導地位,至今已有650年的歷史。

日本能樂在2008年被登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能樂藝術在現代社會中,面臨年輕人對於古老戲劇失去興趣的難題,為保存這珍貴的文化遺產,日本政府特立法保障,將能樂列名國家無形文化財,並於1983年成立國立能樂堂,定期演出並培訓演員。此次,西宮能樂堂大師來台推廣,並與中國戲劇學系與日文系師生進行古典戲劇之文化交流,意義非比尋常。

藝術學院中國戲劇學系劉慧芬主任指出,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是台灣培育京劇、崑劇、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劇人才的搖籃,成立於民國五十二年,在創辦人張其昀博士的倡議下,成為文大最早成立的系組之一。曾分為中國戲劇組與影劇組,民國八十八年獨立為中國戲劇學系。創系宗旨與課程規劃,以戲曲表演藝術與理論為核心,近幾年來積極兼顧戲曲與現代劇場編導演理論技術,充實學生專業知識。成立至今,自中國戲劇系畢業的優秀學生,活躍於戲曲界、學術教育界、傳播界、影視界圈,為全世界綜合大學戲劇科系中,唯一以戲曲文化傳承為教育宗旨的高教科系。

日本能樂與中國戲曲的發展背景類似,日文系陳順益主任指出,特別安排此次的講座,可提供中國戲劇學系、日文系的同學,深度體悟傳統戲劇的價值與傳承的重要性。擔任台、日的口譯老師,是日文系副教授陳毓敏,他清楚介紹能樂特色與肢體動作背後的意義,如能樂獨特的身體姿勢與「褶足」步伐,以足底緊貼舞台面,不舉起腳踝的運步法,透過口譯老師帶領學生回到日本彷彿親身感受,最後更帶來日本能樂裡的「羽衣」示範演出,讓出席參加的學生掌聲連連。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