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PM2.5標準加嚴為9微克 檢視空氣品質指標

環境部長彭啟明宣示檢討空氣品質標準,環團今天肯定彭啟明態度,並指出空氣品質標準連動空氣品質指標,呼籲應將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標準從嚴改為每立方公尺9微克。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根穆日前表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實證研究,並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4月29日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預計7月上路;其中PM2.5標準修正到12μg/m3(微克/立方公尺),是參考美國等各國標準,下半年也將修正空氣品質指標(AQI),以更貼近實際對民眾健康影響。

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AQI與民眾日常的健康防護息息相關,目前的標準及修正草案內容都過於寬鬆。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會中指出,空氣品質標準關乎空氣品質綠燈、黃燈、橘燈的分界點,目前PM2.5達15μg/m3時,燈號顯示良好,早已不符合公衛等學界研究的科學事實,錯誤的良好燈號將使民眾誤判,導致的健康防護缺漏已經不容再拖延。

王敏玲說,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研究證據已將其年均標準下修為9μg/m3,PM2.5對台灣人的健康傷害不會比較輕,應比照加嚴,預防勝於治療,9μg/m3以上就以黃燈提醒全民留意防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耿明誼說,「空氣品質嚴重惡化警告發布及緊急防制辦法」應該檢討,尤其目前啟動中級預警AQI指數超過150的次數極少,空污法的好鄰居條款(上風處臨近縣市共同啟動應變)形同虛設,環境部應加嚴為AQI達110時就啟動中級預警。

王敏玲也強調,修至9μg/m3並非對健康就沒有影響,地球公民基金會10年前在高雄的國中、小升起空污旗,就是提醒民眾在低濃度的污染下也要留意防護,環保署已升格為與經濟部平起平坐的環境部,國家的永續長應勇敢地修正空品標準與AQI,嘉惠全民,也催生出更好的防制技術、更積極的環境及產業轉型政策。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