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國際書展 台灣作家談性別與跨世代溝通議題

2024年布拉格國際書展日前登場,台灣作家謝凱特前往捷克宣傳「我的蟻人父親」捷文版譯本,並分享創作經歷。謝凱特表示,台灣與捷克民主化進程相似,兩國青年應該在跨世代溝通的議題上能找到共鳴。

謝凱特在25日於布拉格國際書展分享「我的蟻人父親」的創作經歷。謝凱特散文集「我的蟻人父親」圍繞在性別議題,作者描述自己作為同志出櫃的經歷,以及與家人相處的過程,講述彼此如何調適心態。

對於作品被外譯成捷克文,謝凱特告訴中央社記者:「我很意外。我就是寫我自己想寫的,沒想到會像漣漪一層層擴散出去。」謝凱特表示,很開心這次來捷克宣傳作品,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歐洲,原以為捷克是個較保守的國家,但在書展發現許多人拿彩虹旗,同性議題在捷克不是禁忌話題。

謝凱特在演講中分享,來捷克前有人告訴他,台捷歷史背景相似,台灣在戒嚴時期被國民黨專制統治;同時間,捷克斯洛伐克也被共產黨專制統治,而兩國的民主改革時期都在1980年代末。

謝凱特表示:「我們雖然是不同的國家,但我們可能都同時感受到,因為時代的變化,導致我們跟父母的想法落差非常大。」他說,由於父母出生在戒嚴時期,而他則是生長在台灣民主化時期,因此雙方接觸的資訊與教育差異大。

謝凱特分享,父親做工、母親務農,想法較保守。1990年代,台灣電視上會用異性戀男性角度談論社會的性別組成,綜藝主持人會在節目上說「我有兩支槍,長短不一樣。長的打共匪,短的打姑娘」,帶著搞笑與性別歧視意味。

謝凱特也根據不同年代,對台灣社會的性別議題進行對照分析。早期的性別教育,只停留在介紹生理器官的功能;當今的性別教育會開始談論性別氣質,以及異性與同性戀的概念。

他也觀察到,1990年代,同性文學採悲劇性方式書寫,結局通常都是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2000年後,由於同志議題被大量討論,加上同性婚姻合法化,同志書寫狀況改變,大眾逐漸看見:「我們(同志)如何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而沒有太大分別」。

謝凱特說,這些年台灣讓多元性別樣貌登上檯面,像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奪下美國實境電視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而且還受邀到總統府表演,相當獨特。

而談到向家人出櫃,謝凱特說,那個場景非常日常,當時他正在廚房和媽媽準備晚餐,媽媽問他:「有沒有交往的人」,暗示他「可以講了吧」,這個多年來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終於被攤開。

謝凱特說,出櫃後生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照常吃晚餐、求學,與家人關係也沒有變得更緊密,不像電視劇中會相擁流淚。雖然看似是個平淡的過程,但對謝凱特而言是個重要關卡。他形容,這就像是跨過去門檻,從小孩變成大人,「我變成一個獨立的人,不再依附於父母。」

「我的父母慢慢去理解,這個小孩不是他們想像中的異性戀,人生目標會是成家立業、傳宗接代。」謝凱特說,後來他明白,出生傳統家庭的父母,需要花時間去理解與適應,而這是會個緩慢的過程。

謝凱特表示,「長大不是只有發生在小孩身上,父母其實也在面臨要長大的過程。他們不能再用陳舊的想法,想現在的事情。」在當今社會,新的資訊、流行與性別觀念不斷出現,他也能體諒上一代長輩要去理解並不容易。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