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北院推「端陽時節」展 分享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即將到來,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應景推出新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端陽時節」,展出端午相關文物,並分享端午節由來,端午節當天也將推出掛飾手作體驗活動。

策展人、故宮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賴玉玲透過新聞稿表示,「端午」原是指五月開端的「端五」,起源夏、商、周朝的夏至節,主要意義在於避邪驅疫,並配合節氣、節儀和節物,而有五月節、重五節、天中節、午日節、端陽節、菖蒲節、浴蘭節、龍舟節、粽子節等別稱。

賴玉玲表示,此次「端陽時節」展覽透過古籍文獻讓民眾認識端午節由來,追溯夏季毒月驅厄,以及懸掛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賽龍舟等祈福納祥的傳統習俗,同時展出描繪蜀葵、石榴、粽子或五毒的應景擺設圖畫和器物。

「端陽時節」展分為夏日傳說、重五故事、收藏端陽、天中同樂、鯤島端午主題。展件包含以端午節別稱「天中」為畫題的「元人天中佳景」,畫中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上繫有香囊,畫幅上方則有道教靈符與鍾馗畫像,蘊含端午驅鬼迎福寓意。

故宮表示,在端午節10日當天,北部院區將結合「元人天中佳景」畫中元素,推出「佳景掛天中—來去故宮過端午」掛飾手作體驗活動。民眾憑當天故宮門票至正館B1兒童學藝中心,即可免費兌換材料,隨到隨做,數量有限,換完為止。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端陽時節」展覽即日起於故宮北部院區103陳列室展出至8月25日。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