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深耕偏鄉教育 攜手七股區老師教導學生運用筆記有效學習

國立臺南大學USR計畫「為偏鄉而教─打造七股偏鄉教育補給站3.0」今年再度主辦一系列「學科筆記教師增能工作坊」,邀請劉秋萍老師帶領七股地區的三股國小、建功國小、篤加國小及竹橋國小等四校,探索如何將筆記策略運用在學科上,再由四校教師帶回班級上教導學生做筆記,南大與這四所小學並於6月5日辦理聯合發表會,也邀請三股國小王富美校長、竹橋國小謝宇笙校長及七股國小王琬婷校長共同與會,分享與交流各校筆記教學成果。

七股國小王琬婷校長表示,身為倡導筆記策略的其中一員,很欣慰看見偏鄉教師在教學上如此用心,筆記策略的做法無非就是拿起筆記下來,然後回想,再提取練習,相信偏鄉小孩資質不比別人差,只要多加練習,肯定對學科學習有助益。

三股國小黃老師分享,開學前會先找出國語科課文中的相關語詞解釋並列印,等開學後發給學生,讓學生在上課後找到對應的詞語,然後將解釋條剪下貼到課文裡,這樣可以利用字詞解釋去加深對於詞語的理解。另外也會利用國語練習簿的抄寫複習與整理,透過這些反覆的過程,最終讓學生逐漸理解及掌握段落大意。

三股國小姚老師提出,會請學生看完課文後,把自己覺得印象深刻的重點在設計的表格裡畫圖,然後就每個圖去說明表達其內容,以便瞭解學生對課文的認知程度。另外也會要求學生聆聽與速記,把關鍵字寫出來,但起初執行上頗有難度,學生不知道如何抓關鍵字,寫得沒有很精準,但隨著時間練習幾次後,就會越來越上手,正因為筆記是內化後的產物,靠自己將知識植入大腦,學習越具成效。

篤加國小吳老師則說,他帶的是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連國字都還不太會寫,所以會先從課文分段,講解每一段的內容,然後讓孩子用字詞或圖畫做筆記。例如社會課本有各地地名,先在地圖上尋找該地在哪裡,接著以不同顏色的筆做記號,藉以加深印象。同時也提到仿作練習很重要,老師要先帶著做,小朋友懂了就會跟著做;或是利用分組,讓同儕間互學加快理解的速度。至於數學科,則是善用8格練習卷,請學生寫下數學題的解答過程,下方空格則寫訂正後的答案,因為有時理解錯誤的原因比僅是答對更重要,筆記策略應該是從不知到已知,再到未知,這是一系統化的學習過程。

國立臺南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歐陽誾教務長表示,偏鄉教師在繁重工作之餘還要再把筆記策略應用在課堂上,其實真的花了老師們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在準備,但是看到小朋友一點一滴的學習進步,應該就是老師們最享受的過程了。未來會持續推廣優秀的教學策略,協助偏鄉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