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與沉浸式作品揚名坎城 主創團隊載譽歸國 分享榮耀

臺灣電影與沉浸式作品在今年第 77 屆坎城影展表現優異,不僅入圍多個重要單元,並榮獲多項大獎。文化部與文策院今(12)日特地為歸國得獎、入圍團隊舉辦媒體見面會,共同分享獲獎、入圍與創作心情,現場氣氛熱烈。好成績讓獲獎團隊與臺灣創作者開心且振奮,紛紛表示未來會持續創作,希望能接續產出表現臺灣特色、令人驕傲的作品。

電影人出身的文化部長李遠亦出席媒體發布會現場恭賀獲獎及入圍的團隊,李遠笑說,「我今天是來演文化部長的」,李遠以作為電影人,印象最深刻1980-1990年代時,臺灣影人及記者在坎城、威尼斯、柏林影展星光大道上,被記錄下的風光照片;以及擔任監製,直至被宣布為文化部長的前一天都還在籌資的心境。「做一個電影人,有走在星光大道上的風光,也有為了拍一部片走了7年的辛苦」。

李遠說,作為文化部長,進入內閣首要的工作就是去拜會國發會主委爭取第二期國發基金100億投資基金,並且強化與OTT平台合作投資,擴展臺灣作品通路。同時,為了全面強化電影國際規格製作力,文化部今年首推「國產電影長片國際續航力」補助,鼓勵團隊提前布局國際參展策略,並自今年起提高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補助上限(一般組/多元組5,000萬、新人組2,500萬);也藉由「前進坎城計畫」、「電影長片海外戲院商業映演行銷造勢補助」等措施,提升國片與臺灣影人國際知名度。李遠特別以「如果我是文化部長」書中提到邱吉爾在二戰期間,被要求刪減文化預算投入戰爭時說「那我們為何而戰?」文化部一定會以此為例,積極爭取預算,為臺灣創造更好的創作環境。

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指出,因今年許多獲獎及入圍作品皆獲文策院「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TICP )」投資支持,臺灣團隊因國際合作在全球發光,提升臺灣文化內容的國際能見度,也更加深了與國際產業連結;臺灣沉浸式內容作品向來極具國際競爭力,今年同樣在坎城獲得好成績。文策院會繼續努力,期待成為產業前進國際的後盾。

出席團隊皆表達對獲獎或入圍的喜悅心情。入選「導演雙週」單元、獲得「金攝影機特別提及獎」的《白衣蒼狗》,製片陳瑭羚表示這是團隊的第一部長片,並與新加坡、法國合作合製。她特別感謝文化部與文策院、臺北、高雄、臺中各地的大力支持,讓這部片能走到坎城。入圍「一種注目」競賽單元、獲得「最佳女演員」的電影《禁愛絲孃》,監製王琮表示很高興能帶著團隊參加坎城影展,並與臺灣最優秀的後期團隊及五個國家一起合作,他也感謝文化部、文策院一起讓臺灣後期團隊能在國際上被看見。

入圍「影評人週」競賽單元的電影《蟲》,男主角劉韋辰代表導演致詞,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國際合製作品訴說臺灣的故事,也期待更多年輕的臺灣導演能得到這樣的機會,支持他們勇敢的新觀點,也希望這部作品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美好,也期望能讓臺灣感到驕傲;入選「坎城首映」單元的《約見波布》,製片王思靜也分享了目前電影正在法國熱映,因票房表現亮眼,本週將加開場次,在兩百家電影院上映。她也感謝文策院的支持,讓許多海外優秀的從業人員回到臺灣繼續扎根。

沉浸式作品方面,入圍「沉浸式競賽單元」、獲「最佳沉浸式作品」獎的《黑》,製作統籌陳嘉妤感謝文化部與文策院大力支持,並代表監製黃茂昌發表感言,表示這次臺灣與法國團隊的無間合作,證明臺灣的軟實力能在未來內容與國際市場上開拓成績,以好的故事與前瞻的技術,透過藝術形式感動觀眾。同樣入圍「沉浸式競賽單元」的《穿越霧中》,導演周東彥表示很榮幸能帶著作品到坎城分享,作為表演藝術團隊,從文建會時期就受到很多文化結合科技的支持,讓他發展並探索VR可能性;入選了「沉浸式非競賽單元」的《大師狂想曲:河瀨直美》,監製陳斯婷表示,很榮幸能在坎城與許多作品一同共襄盛舉,這次很難得能結合五個國家的資源,希望促進更多臺灣作品與不同國家合作。

文化部另指出,國片除了在國際影展上有好成績外,即將於暑假檔期上映之國片也是部部強檔,包括楊雅喆導演睽違 7 年的最新作品,探討現代人的情慾《破浪男女》、徐漢強導演繼《返校》後最新作品之恐怖喜劇片《鬼才之道》、廖明毅導演暨《怪胎》之後的奇幻愛情新作《愛的噩夢》、青春校園愛情片《我想和你在一起》、《夏日的檸檬草》、恐怖片《嘎啦》、角頭宇宙最新作品《角頭:大橋頭 》、由曾寶儀監製,李心潔、殷振豪等10位導演共同執導超狂卡司上演10 段台北戀情的《愛情城事》,另有紀錄片導演賀照緹以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床母為靈感《睏寐之際》、符昌鋒導演講述楊英風的一生與藝術貢獻《我父英風》等多元類型作品,期待大家用行動進電影院一起支持這些精彩的作品。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