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成人健檢112年創新高 近220萬人

公費成人健檢利用人數在COVID-19疫情間下降,但去年創新高、將近220萬人。國健署指出,健檢後資料上傳至健保「健康存摺」,未來系統有望自動找出代謝症候群患者。

衛生福利部民國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3高慢性病共奪走6萬9400人生命;且中央健康保險署當年醫療費用支出最高的前10大疾病,第1名為腎臟疾病、第3、4、6、7名分別為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都與3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有關,有賴健檢及早找出異常。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40到64歲民眾,為每3年1次免費成人健檢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為每年1次(原住民提前至55歲及小兒麻痺患者提前至35歲)。

內容包括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可有效針對國人常見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肝功能及身體質量指數等6大問題進行檢測。

調查顯示約6成民眾習慣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其中免費成人健檢服務利用人次,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往年大約都在190萬到200萬人之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略減到180萬人,但在去年大幅回升,達到將近22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成人免費健檢資料會自動匯入健保個人健康存摺資料庫,民眾上網就可查詢,吳建遠指出,自費健檢的民眾也可以上傳結果,未來將推出找出潛在異常的功能,由系統從數值中找出有代謝症候群者,提醒其進一步就醫,醫生也可依相關資料收案進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最快明年推出相關功能。

國健署也提醒,民眾可將健康檢查結果輸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推估未來10年罹患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中、低風險,給予後續追蹤建議;中、高風險者並應及早尋求專業醫事人員協助,預防慢性病。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