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驗「藝術入校」交流工作坊 教學藝術家分享入校經驗

文化部近7年來持續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至113學年度,累計超過400組藝文團隊進入2,400多所學校,參與學生人數達11萬3,400人。昨(12)日文化部舉辦藝術入校團隊交流活動,計有54組藝文團隊參加,一起分享入校經驗及教學設計,激發藝文工作者創造多元豐富的文化體驗課程,攜手進入校園,讓藝術文化成為孩子的日常。

文化部藝術教育司長周雅菁致詞表示,文化部推動文化體驗教育,邀請許多藝文團隊進入學校教室,希望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藝術的美好,讓孩子有進一步觀賞藝文活動的動機,培養未來的藝文欣賞人口。這些事情一點一滴或許微小,但能夠在學生心中埋下文化的種子,意義卻是無比深遠。文化部將繼續推動相關計畫,期盼提供更多學校及學生接觸多元文化藝術的機會,並鼓勵藝術團隊持續努力,成為兼具創意與教育的教學藝術家。

活動由「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影響.新劇場」、「豐原漆藝資材行」等3組團隊分享精采的課程案例。陳冠霖為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主要演師,師承人間國寶陳錫煌大師,現場與樂師們進行示範演出外,更分享如何將過往大半年才能體悟的掌中功夫,轉化成在學校課堂時間可以讓學生理解、產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現場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隊一起練習操偶,宛如小教室。

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則分享,表演團隊入校除了給予專業的帶領外,同時考慮不同學校的教學需求及教師的共同參與,讓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都放心課程品質,創造團隊、學校雙贏的教學過程。漆藝老師邱俊彰則分享將在地傳統工藝帶入學校課程的內容,包含讓孩子從認識漆樹開始,到製作筷子、碗盤、杯子等日常生活用品,讓孩子用自己做好的漆器盛上美味點心,增加漆藝與日常生活的連結。

交流活動現場透過分組討論的激盪互動,各組分享心得時頗有「拚場」的意味,朱宗慶打擊樂團及足夢舞人,相互運用打擊樂、踢踏舞元素,現場示範手腳併用的節奏模仿;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現場分享口白的音調教學運用;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則分享課程安排要有彈性,可調整人數、時間跟主題連結等;雲門舞集則強調與學校教師須建立互信與默契。最後,來自高雄的響座劇場及彰化的新和興青年團,也分享與學校老師共備課程的重要性。

文化部表示,文化體驗教育邀請各領域藝文團隊親自到校授課,為學生帶來與以往不同的藝術體驗,推動具有文化特色且符合教學現場需求的體驗課程。今年計有108組藝文團隊獲得補助,包含音樂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資產、工藝設計、電影與文學等多種藝文體驗課程,都會陸續在113學年度進入學校,也歡迎有興趣的藝文單位及學校一起參與,讓孩子在教室裡就感受到藝術文化的美好。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