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71型棘手 國衛院研究發現防重症關鍵

家長聞腸病毒色變,尤其腸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致死。國衛院研究發現,降低高血糖可減少腸病毒重症風險,腦幹中的微小核醣核酸(miR-206)活性是重要關鍵,提供未來治療方向。

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又以腸病毒A71型及D68型容易引發重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目前正處於腸病毒流行期,預估疫情要到暑假開始後才趨緩。

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降低高血糖可減少腸病毒重症風險。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今天在成果發表記者會中指出,雖然現在多數病例為輕微或無併發症,但仍有少數病例發生重症或死亡,促使團隊展開研究,試著找出重症原因。

研究顯示,患者若產生高血糖現象,則會在病毒感染後發生腦幹發炎。莊志立說明,團隊利用具有人類腸病毒71型受體的基因轉殖小鼠hSCARB2進行研究,經注射胰島素調降血糖水平後,可提高小鼠存活率,且能減少腦幹中的病毒量,顯示病毒誘導宿主產生高血糖現象,可能是病毒藉以控制宿主複製病毒的重要機制。

進一步研究後,團隊發現腸病毒感染會攻擊胰島細胞,使其釋放胰島素的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高血糖,高血糖同時會誘發微小核糖核酸(miR-206)水平上升,產生抑制胰島素作用,結果就是高血糖變得更嚴重。

「腸病毒真的很惡毒。」莊志立說,病毒藉機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可以更容易進入大腦,若透過抑制miR-206的活性,則可以減少病毒量和感染引起的神經損傷,顯示miR-206在此病毒的神經毒性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說,為預防幼兒感染後產生腦部併發症的發生,建議當幼兒感染時若食慾不佳,家長應控制不要給與幼兒過多的含糖飲料、布丁或果凍等,並留意幼童血糖值,避免因血糖的上升,增加重症的風險。

莊志立表示,這項研究今年年發表在疾病診斷與治療知名學術期刊Theranostics;針對miR-206的治療也顯示出潛在療效,有望成為未來治療此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周彥宏提醒,雖然腸病毒重症較常發生在兒童身上,不過65歲以上族群多有代謝問題,正值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中老年人若感染腸病毒,也要特別注意高血糖引起的神經性毒性問題。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