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器捐卡的英雄 遺孀圓亡夫獻大愛心願

丈夫在接孩子放學路上的一場意外,聽著腦死宣判,鄭雅文想起未簽署器捐卡的丈夫曾表達想送出大愛,忍痛放手,在傷痛中復原的她,慢慢理解器捐重要性,才明白家裡出了英雄。

台灣從民國76年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推動器官捐贈移植超過30年。截至今年6月累計61.2萬人次預立器官捐贈意願,逾5000名大愛者完成器官捐贈。即使生前沒有器捐卡,仍有許多奉獻大愛的英雄,鄭雅文的丈夫就是其中,她今天出席器官捐贈紀念日音樂會分享這段故事。

「我的爸爸是一個很強壯的人,他是一位英雄,先搭了火箭去天國」,這是鄭雅文今年11歲的兒子,對爸爸的深情告白。回憶起3年前丈夫發生不幸的那天,她在午休接獲丈夫發生車禍被送往醫院,鄭雅文心中仍期盼著孩子的爸爸可以回來,但病況始終未見好轉。

醫師評估鄭雅文的丈夫即使存活仰賴呼吸器仍活不久,天人交戰之際,她憶起丈夫曾提到,「妳決定的就是我想要的」,丈夫是廚師,熱心公益,同時是救生員、手語工作者,生前未簽器官捐贈同意書,但不願長期臥床,盼在生命最後幾小時,做出最大貢獻,希望做兒子永遠的英雄。

鄭雅文丈夫離世捐贈肝臟、腎臟、眼角膜和血管,成為許多人的生命英雄。「我做決定沒有想過英雄不英雄的」,沈浸在悲傷裡的她未關心捐贈後續,直到受邀參與活動,現場播放分秒必爭送出器官的影片,她放聲大哭,開始理解器捐的重要意義、知道家裡出了英雄,漸漸在傷痛中復原。

第5度參加器官捐贈紀念日音樂會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說,生命如同四季,當生命來到冬季,愛的種子能讓另一個生命在春天裡被延續。即使醫療科技再進步,沒有捐贈者就難以達成,讓愛傳承是台灣人的特質,無私奉獻無疑是英雄「你們是英雄的好家人,當然也是英雄」。

今年大愛器官捐贈人數160人,捐贈器官及組織總數量522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台灣仍有死後留全屍觀念,願意貢獻的器官極少,「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鼓勵更多有愛心的民眾善用器官捐贈意願書線上簽署,自己決定生命的價值。

近期器捐病主中心推出的「器捐聲紋卡」,讓民眾在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的同時,能留下想對家人說的話,這段話也是家人決定器官捐贈的推手。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聲紋卡的誕生是希望家屬理解當事人簽卡的理由,完成痛苦又偉大的決定。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