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中壢臨時前站啟用 採進出站分流活絡旅運需求

配合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台鐵中壢臨時前站今天起啟用,以鋼構材為基材,具永續利用的效益,而且前站採進、出站分流理念,減少人流交織,站內亦引進商業空間,活絡旅運需求。

配合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被稱為最醜車站的中壢車站走路歷史,台鐵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壢臨時前站今天啟用,雖然是因為配合計畫所興建的臨時性車站,但仍以鋼構材為基材,具永續利用的效益,而且前站採進、出站分流理念,減少人流交織,站內亦引進商業空間,活絡旅運需求,同時建構無障礙環境,滿足通用行旅特性。

台鐵指出,為了配合中壢臨時前站啟用,15日夜間跨次日進行路線切換及站務設備遷移,包括中壢站南、北兩端東、西正線、撥道、道岔、電力、號誌(含聯鎖條件、平交道作動)、行車控制等系統,都全部更新,新站站房、售票、自動閘門、旅客諮詢系統也同步啟用。

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中壢火車站的起源是1893年清政府在台北至新竹間鋪設鐵路時的中壢火車碼頭,至今已有131年,歷史上曾經歷多次改建,像是在日治初期的木造站房,後續因旅客跟車次增加改建,戰後又改建為鋼筋水泥站房,此時中壢車站是戰後最先改建的車站。

1970年又因地方快速發展、站房設施不敷使用而再度改建,於1971年完成使用,後續因中壢地區發展迅速,又增建後站,配合捷運化工程又再度改建等。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