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道博物館現領角鴞家族 3幼鳥大眼呆萌療癒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去年出現2隻領角鴞,如站崗般常定時定點現蹤,但今年2月突然消失,館方近日在原樹林處發現1大3小共4隻領角鴞,小領角鴞呆萌模樣更療癒。

館方人員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8月在園區某處樹林內發現2隻保育類領角鴞,常定時定點出現,就像在站衛兵一樣,館方拍照並在臉書(Facebook)粉專分享動態,可愛模樣吸引不少網友目光,也有遊客專程為賞鳥造訪園區,但今年2月突然不再出現,讓不少人感到可惜。

館方人員說,當時研判領角鴞可能受干擾而離開,沒想到近日在同位置又發現領角鴞現蹤,仔細觀察竟然有4隻,研判是1隻成鳥帶著3隻幼鳥,外觀有白色絨毛的小領角鴞躲藏在大樹枝葉間,大眼呆萌可愛模樣十分療癒。

館方人員表示,先前出現的2隻領角鴞沒有腳環等可供識別特徵,無法確認是否為牠們帶著幼鳥回到園區棲息,但同一處樹林又有領角鴞現蹤,還是讓工作人員相當開心。

館方邀請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協助判斷,曾翌碩表示,透過照片發現4隻領角鴞中,有1隻體型較大、外觀顏色較深,其他3隻顏色較淡,應是1隻成鳥帶著3隻亞成鳥,小領角鴞在能夠獨立前會先聚集在一起,由親鳥傳授生存技巧,之後就會各自離開。

曾翌碩指出,領角鴞公、母鳥外觀幾乎相同,繁殖期由母鳥負責孵卵育雛,公鳥負責狩獵與守衛,經多天觀察,最多只看到4隻,研判被拍到的成鳥為母鳥,公鳥應在附近活動,沒有一起入鏡。

他說,領角鴞常選擇相對較靠近道路、建築物的樹林繁殖育雛,研判因為有人類活動處可協助躲避猛禽等天敵,水道博物館園區樹木高大,枝葉茂密,隱蔽性夠,加上有遊客出入,被領角鴞選中棲息,這也解釋為何先前會常定時定點出現,但也呼籲遊客不要過度聚集及干擾。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水道博物館除了是國定古蹟,園區擁有多元生態也是一大特色,之前就曾有保育鳥類黃鸝、朱鸝現身,還有黑冠麻鷺築巢育雛,加上這次發現領角鴞家族,都有重要自然保育意義,日後也將持續深耕環境議題,發揮更多教育功能。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