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排異戊二烯量不多 但反應快速成臭氧重要前驅物

關於樹木可能導致臭氧生成的研究,成大教授吳義林今天說,部分樹種排放的異戊二烯雖然總量不多,但會與其他揮發性有機物非常快速反應,在國外研究可說是臭氧最重要的前驅物。

環境部委託成功大學研究「結合系統性文獻回顧與實地研究以擬定空污減量為導向之在地化城市綠化實務推動模式」報告,以地理氣候區和社會經濟分區,細緻定義需要優先進行綠化的區域,特別針對空氣污染濃度高且人口眾多的地區進行深入探討。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院長王升陽,及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教授曹乃文發表聯合聲明,認為環境主管機關所提出15種避免種植的樹種清單有疑義。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吳義林告訴中央社記者,或許是研究方向不同,才會造成溝通的誤解,其實植物排放異戊二烯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國外可能在20年前就已經有相關研究報告。

吳義林說明,異戊二烯在揮發性有機物中占比不高,然而它的反應速度「非常非常快」,若是就總量及反應速度綜合考量,異戊二烯可以說是臭氧最重要的前驅物。

吳義林指出,植物排放異戊二烯與光合作用有關,因此是在白天為主,而臭氧也是陽光充足的白天,透過光化作用產生。

吳義林舉例,美國亞特蘭大過去曾針對此地區周遭森林量測,雖然森林有部分攔截空污的效果,但同時也會與空污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反應,反而造成更多的臭氧,整體來看變成生成量大於攔截量。

吳義林說,就他自己的研究,當年南2高在開發時,也在近山區區段模擬,車輛排放出的空氣污染物,會與山區樹林排出的揮發性有機物快速反應,讓臭氧濃度高升。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