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安放的記憶」系列講座 紀念二戰終戰79年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與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攜手舉辦「何處安放的記憶-終戰79周年紀念」系列講座,今天邀請公視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的導演孫介珩及編劇蔡雨氛分享。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終戰79年,高史博與關懷老兵協會合作推出紀念活動。配合815終戰日,11日至31日連續4個週末舉辦系列講座,邀請5名講者分享相關專書及劇集,希望能讓民眾更加認識台灣人與戰爭的歷史記憶。

「聽海湧」描繪二戰時擔任戰俘營監視員的台籍日本兵所面臨的認同困境與掙扎。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朱家煌說,台灣人要有能夠詮釋自己歷史的視野與能力,很感動「聽海湧」團隊努力製作出這部貼近史實的作品。

前台籍日軍從軍看護婦廖淑霞今天也親臨現場致意,分享自身戰爭經驗。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謝文斌致詞時說,這段台灣的歷史空白,需要大家來幫忙補足,「聽海湧」除了劇本考證編排外,在語言、場景、服裝道具也下足功夫,非常值得推薦。

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透過新聞稿表示,前2場座談邀請國立清華大學台文所博士候選人蕭亦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劉錡豫,分別由戰爭時期台灣文藝界的動態及發展,以及圍繞在台灣神社的文物與人物之流轉作切入。

蕭亦翔、劉錡豫分享專書「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神明離去之後: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談論台灣藝術家、文學家和宗教在二戰前後所扮演的角色及面臨的境況。

主辦單位表示,31日還有最後一場講座,由「尋找陳篡地:1947遠方歸來的人」漫畫編劇莊岳燊主講,活動在等閑書房舉行。透過探討二戰時於神靖丸事件倖存,並在228事件發生後組織民兵對抗國民政府的醫師陳篡地的故事,呈現那段動盪時局之中,一代台灣人如何選擇自己生命的道路。

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表示,在和平的時代,更需要反思戰爭的殘酷,藉由終戰紀念系列活動的推廣,可讓民眾更加認識這段歷史及戰爭人權議題。歡迎有興趣民眾,在臉書(Facebook)搜尋「何處安放的記憶」、「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