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談健保30年:資源有限 不能再包山包海
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今晚在臉書指出,健保制度上路至今30年早已過了賞味期,收入和支出雙重改革迫在眉梢,醫療資源有限,只有讓民眾了解健保不能再包山包海,健保才可能永續存在。
藝人大S在日本突然逝世,引發台日醫療制度討論,葉金川表示,言者幾乎都是對台灣醫療和健保讚美有加,尤其是對就醫的可近性、醫療費用、醫護服務態度和醫療水準。
葉金川說,每次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健保滿意度都在80-90%之間。可是,同一時間,部分醫學中心急診擠滿流感病人,而醫師對健保滿意度只有9%,「每年我參加醫學系同學會時如坐針氈,有時還要聲明不談政治、不談健保。」
葉金川有感而發地說:「制度早已過了賞味期。」1995年開始實施的全民健保制度,最初設計的基期是25年,理論上到2020年就應修法;由於各種原因,已延長5年,儘管現在仍堪使用,但就像食品過了賞味期,拖越久,問題越大,有人斷言,健保不改革,一定撐不過 2030年。
葉金川表示,健保推動之際,台灣的人口結構、經濟成長和民眾薪資所得都很有利社會保險的發展,所以健保能順利開辦。但是,現在台灣老人人口已占5分之1,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大幅增加;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依靠薪資的一般民眾實質收入不增反降,加上醫藥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種種現象都是健保財務壓力的來源,健保支出負擔當然節節變高。
葉金川認為,現在健保制度正面臨資源管理問題重重、收入與支出改革、補充保險等挑戰。
他說,其實醫療網規劃時還沒健保,分級制度是英國公醫制度下的產物,現行的醫院三級制度已經不合時宜,應簡化成教學醫院和社區醫院兩級,拉近醫院間的水準,同時嚴格評鑑醫學院和醫學系。醫護人力不足是人口結構問題,加薪可以救急,護佐制度也可解決部分問題,但終究還是要靠AI簡化照護流程,外籍護理師恐怕是必要的解方。
在收入改革方面,葉金川表示,提高菸品健康捐,課徵酒稅和糖稅方式來增加健保財源是可行的方案。開徵富人稅、奢侈稅、增加營業稅、開徵土地、房屋持有稅都可以,就看政府是否有心解決健保財務問題。
葉金川直言,增加健保部分負擔不是增加財源的選項,不過有些醫療項目,例如做檢驗、檢查、連續處方藥品費等,還是可以增加患者自付部分經費,目的是提醒民眾珍惜寶貴的醫療資源。
至於要改善健保支出,他說,首先需要管理無效醫療、臨終醫療和藥品浪費的問題。醫院總額的實施,長遠將是弊多於利,容易讓院方傾向選擇「較容易賺錢」的患者,拒收重大傷病急診患者。
商業保險在健保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補充角色。葉金川以他自己為例解釋,5次住院中有4次依賴商業保險來支付部分負擔部分。但是,商業保險對75歲以上的老年人往往不再承保,這使老年人的醫療負擔更沉重。有人建議政府開辦公辦補充保險,但這需要更多的配套規範和宣導,讓民眾可以接受兩層次的健保。
葉金川最後語重心長強調,健保制度「不能再包山包海。」30年了,需要進行收入和支出的雙重改革迫在眉梢,不過,健保包山包海的日子已經過去,只有讓民眾了解:健保只能提供基本的健康醫療保障,健保制度無法提供所有可能的最先進的醫療,健保才可能永續存在。
藝人大S在日本突然逝世,引發台日醫療制度討論,葉金川表示,言者幾乎都是對台灣醫療和健保讚美有加,尤其是對就醫的可近性、醫療費用、醫護服務態度和醫療水準。
葉金川說,每次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健保滿意度都在80-90%之間。可是,同一時間,部分醫學中心急診擠滿流感病人,而醫師對健保滿意度只有9%,「每年我參加醫學系同學會時如坐針氈,有時還要聲明不談政治、不談健保。」
葉金川有感而發地說:「制度早已過了賞味期。」1995年開始實施的全民健保制度,最初設計的基期是25年,理論上到2020年就應修法;由於各種原因,已延長5年,儘管現在仍堪使用,但就像食品過了賞味期,拖越久,問題越大,有人斷言,健保不改革,一定撐不過 2030年。
葉金川表示,健保推動之際,台灣的人口結構、經濟成長和民眾薪資所得都很有利社會保險的發展,所以健保能順利開辦。但是,現在台灣老人人口已占5分之1,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大幅增加;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依靠薪資的一般民眾實質收入不增反降,加上醫藥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種種現象都是健保財務壓力的來源,健保支出負擔當然節節變高。
葉金川認為,現在健保制度正面臨資源管理問題重重、收入與支出改革、補充保險等挑戰。
他說,其實醫療網規劃時還沒健保,分級制度是英國公醫制度下的產物,現行的醫院三級制度已經不合時宜,應簡化成教學醫院和社區醫院兩級,拉近醫院間的水準,同時嚴格評鑑醫學院和醫學系。醫護人力不足是人口結構問題,加薪可以救急,護佐制度也可解決部分問題,但終究還是要靠AI簡化照護流程,外籍護理師恐怕是必要的解方。
在收入改革方面,葉金川表示,提高菸品健康捐,課徵酒稅和糖稅方式來增加健保財源是可行的方案。開徵富人稅、奢侈稅、增加營業稅、開徵土地、房屋持有稅都可以,就看政府是否有心解決健保財務問題。
葉金川直言,增加健保部分負擔不是增加財源的選項,不過有些醫療項目,例如做檢驗、檢查、連續處方藥品費等,還是可以增加患者自付部分經費,目的是提醒民眾珍惜寶貴的醫療資源。
至於要改善健保支出,他說,首先需要管理無效醫療、臨終醫療和藥品浪費的問題。醫院總額的實施,長遠將是弊多於利,容易讓院方傾向選擇「較容易賺錢」的患者,拒收重大傷病急診患者。
商業保險在健保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補充角色。葉金川以他自己為例解釋,5次住院中有4次依賴商業保險來支付部分負擔部分。但是,商業保險對75歲以上的老年人往往不再承保,這使老年人的醫療負擔更沉重。有人建議政府開辦公辦補充保險,但這需要更多的配套規範和宣導,讓民眾可以接受兩層次的健保。
葉金川最後語重心長強調,健保制度「不能再包山包海。」30年了,需要進行收入和支出的雙重改革迫在眉梢,不過,健保包山包海的日子已經過去,只有讓民眾了解:健保只能提供基本的健康醫療保障,健保制度無法提供所有可能的最先進的醫療,健保才可能永續存在。
- 記者: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9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