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樂富葉綠娜策畫音樂會 訴說台灣4百年

葉綠娜與魏樂富雙鋼琴夫妻檔策畫「福爾摩沙的故事」音樂會,以年代為軸搭配聖詩吟唱與當代作曲家創作,紀錄台灣4百年流變。魏樂富獲傳藝金曲獎作品「暗夜的螃蟹」,也將首度推出台語版。

葉綠娜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從1624年荷蘭統治台灣開始到現在,歷經殖民與戰爭,傷痛故事不可勝數,有些甚至痛到無法用言語訴說,「我們這一輩,如果沒有做些什麼把這些歷史傳下去,那就是我們的錯誤。」葉綠娜表示,透過藝術無涉政治,讓這些音符傳遞這些屬於台灣的故事。

「福爾摩沙的故事」音樂會以作曲家伯叔瓦/尤紐士「源自荷蘭達恬詩篇134篇」做開場,這首樂曲是台灣有紀錄最早的宣教聖詩,代表荷蘭統治台灣時期的曲目,並與阿美族情歌「今晚星月多美好」並置演出。

時序進入明朝鄭成功時期的音樂,魏樂富挑選作曲家郭芝苑創作的三首「小提琴與鋼琴小品」為代表,魏樂富表示,這首樂曲分成「劍舞」、「台灣旋律」以及「車鼓舞」,由於這段時期沒有留下可考的音樂,選出郭芝苑的創作裡面有廟會音樂元素,可以代表呈現漢人大量來台後在文化上的影響。

清朝治理時期則以德國巴洛克作曲家泰雷曼創作「格列佛遊記」的組曲選曲以及莫札特「夜晚的感思」為代表。葉綠娜表示,作曲家根本沒到過台灣,但是用他們的想像力創作,非常有趣。日治時期則選擇日本詩人北原白秋和作曲家山田耕筰合寫的童謠作品「這條路上」為代表。

這次音樂會重頭戲之一則是魏樂富創作的「暗夜的螃蟹」以及蕭慶瑜譜曲,葉綠娜撰寫朗誦段落的「未竟之夢」。葉綠娜表示,這兩首作品都與白色恐怖有關,希望透過創作記錄這些傷痕,希望憾事不要再發生。

其中「暗夜的螃蟹」樂曲是以二二八事件為靈感啟發創作,一次魏樂富看到這份來自二二八被槍決的外省受難者徐征資料,內心激動,於是改編創作成音樂與繪本。魏樂富琴音充滿戲劇張力,這次將由女高音林錦如擔任說書人。

「未竟之夢」則是紀念白恐時期發生在師大校園的「四六事件」,這也是已故作曲家許常惠的親身經歷。今年是作曲家蕭泰然逝世十週年,這次將演出他的鋼琴五重奏樂作。

「福爾摩沙的故事」音樂會將於3月18日演出,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