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胳針刊文談台灣健保 專家:健康台灣預算助紓壓

台灣醫療體系宛如壓力鍋,近期醫學期刊「刺胳針」文章談到提高健保費是搶救關鍵,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事實上,健康台灣健保財務協助方案就已經有助「紓壓」。

「刺胳針」(The Lancet)8月24日刊出2名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的投稿,探討台灣健康照護系統正在危機邊緣,提及台灣全民健保開辦近30年,每人平均新台幣1377元的低廉保費,健保財務壓力間接導致醫療人員相對低薪過勞,1個護師要照顧6到8人,是美國的2倍。

這篇文章末尾指出,醫療體系「紓壓」關鍵取決於2大變革,分別是提高現行全民健保的民眾繳納保險費用,以及制定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

洪子仁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醫療體系面臨問題根本在目前健保費率5.17%偏低,但是健保總額預算成長率低於其他先進國家。

「這篇文章出現的時機真的非常湊巧」,洪子仁相信政府確實聽到台灣醫療系統的警報聲,正著手改革措施。他說,總統府22日「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會議最大的亮點就是社會福利支出在健保財務協助的具體方案。

洪子仁說,政府提出將原不屬健保支付的公共(衛)生等17項專案,佔健保總額預算約新台幣336億元,將改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這樣的舉動就是回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疫後建議各國應增加醫療支出,強韌公衛體系與醫療機構。

洪子仁進一步說明,因為公務預算的投入,健保支出面增加醫療機構財務韌性,同時提高了醫護人員薪資上升可能性,將有助於穩定醫事人員留任,吸引年輕人願意將醫療保健產業作為選擇科系,畢業後投入相關行業。

另外,洪子仁也提及政府投入60億預算執行的健康台灣深耕計劃,根據在地健康需求提出計畫,如創新醫療技術發展、培育AI、重症加護、臨床藥師人才等,透過計劃引領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等政策,銜接長照3.0全人醫療服務,達成「2030健康台灣」願景目標。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