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子女被道德綁架 預立醫療意外拉近親子關係

60多歲夫婦為「預立醫療照護決定」找來子女參與諮商,原本關係疏離的子女,在過程中感受到父母不願讓他們煩惱「救與不救」、承受道德綁架的愛,意外拉近親子關係。

近年世界各國吹起「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風潮,讓病人在健康時,提前做出關於自己醫療處置的決定,確保在病人無法表達意願時,醫療需求和願望能夠被尊重和執行。台灣於2016年公布亞洲首個「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正式實施,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人數為8.5萬人。

恩主公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主治醫師施子健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需要二等親內親屬參加,這個家庭的子女兩人,對於被找來一同諮商大感意外,但因在過程中體會到父母的愛,願意分享想法,更拉近彼此距離。

施子健指出,預立醫療不僅能提升病人自主權,讓患者在面對重大疾病時,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做出符合個人意願的醫療決策,還可減少家屬須做的重大醫療決定,減輕家人心理壓力和內疚感,並可避免不必要的醫療措施、支持居家照護。

根據規定,預立醫療門診收案意願人須滿18歲、具完全行為能力者,法定參與人則除了意願人,還需有二等親內親屬或醫療委任代理人;門診單位由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2年以上實務經驗的護理師、社工人員或心理師組成。同婚通過後,同性伴侶也能共同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施子健說明,過程中團隊會介紹各種臨床情境下的治療選項,幫助病人做出符合個人意願的醫療決策。完成諮商後由門診機構將核章過的預立醫療決定書交給意願人簽署,簽署後掃描上傳並由衛福部在健保卡上註記,方能完成預立醫療決定。

「不惜一切代價延長病人生命,是苦了家屬還是折磨病人?」施子健說,醫學雖然能治癒許多疾病,但無法改變衰老、疾病和死亡這些人生必經旅程,人們需要誠實且勇敢地面對這些最終考驗。基於對生命的尊重、為自己負責,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共融討論,為自己生命做出最好安排。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