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潭底福德宮捐贈高頂救護車 侯友宜市長參拜感謝」
今(16)日新北市樹林潭底福德宮舉辦福德正神聖誕千秋暖壽祭拜儀式暨救護車捐贈典禮,廣邀立法委員蘇巧慧、土樹三鶯地區議員(林金結、洪佳君、卓冠廷、彭一書、廖宜琨、蘇泓欽、江怡臻、黃永昌、呂家愷及林銘仁)、消防局陳崇岳局長、民政局林耀長局長、樹林區洪崇璉區長、各里里長及各地方仕紳共襄盛舉。侯友宜市長於上午10時30分前往參拜,祈求市民安居樂業,保佑市民健康平安,並回贈廟方感謝狀及救護車模型,感謝廟方捐贈消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隆恩分隊高頂救護車1輛,提升三峽地區緊急救護效能,典禮現場氣氛熱鬧隆重。
潭底福德宮主祀福德正神且為地方信仰中心,長期以來關心地方事務且熱心公益,聲名遠播。108年起陸續捐贈2輛復康巴士、60部輪椅,提供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獎助學金,113年捐贈消防局血糖檢測試片580組,作為到院前緊急救護使用,在得知消防局隆恩分隊救護車將達使用年限且有汰換需求,隨即決定捐助善款360萬元購置1輛救護車。
新北市去(112)年緊急救護案件高達23萬餘件,有逐年增長趨勢,顯見緊急救護已成為民眾最需要的公共服務之一;救護車輛使用頻繁,其保養維護及適時汰換更顯重要。據統計新北市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患者的康復出院率,自民國99年的3.1%逐年進步,截至今(113)年8月底已提升至11.45%,累計救活2,564人,成效斐然。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一直致力推動緊急救護政策,並高度肯定消防局在這方面的努力。同時,他也對潭底福德宮表達感謝,長期以來照顧樹林潭底地區民眾,積極投入公益慈善事業,如同「里長伯」般無微不至關懷,服務地方大小事,過去的各項捐獻行動,正彰顯了俗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無私奉獻的精神。潭底福德宮嚴添明主任委員表示,過去樹林地區地勢較低,每逢豪雨時常發生淹水情形,先民於洪水退去後發現此處土地肥沃適合耕作,認為是土地公所庇蔭,因此建立小廟奉祀,並命名為潭底福德宮。廟宇建立於民國47年,後續於60年擴建,88年再次修建形成今日規模與風貌,主祀福德正神,副祀三官大帝等神明,並已成為地方民眾的信仰中心。
民政局林耀長局長表示,樹林區許多宗教團體樂善好施,時常捐款、捐贈物資,帶給社會正向溫暖的力量,其中潭底福德宮每年皆獲市府績優宗教團體表揚,不論是捐贈救護車、復康巴士、醫療器材、各項民生物資等都慷慨解囊。感謝潭底福德宮長期投入公益,熱心為社會奉獻。消防局陳崇岳局長表示,近年新北市為了提升OHCA患者的存活率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並與各急救責任醫院密切合作,組成綿密緊急醫療救護網。然而政府資源有限,民力無窮,感謝潭底福德宮捐贈救護車提升樹林地區緊急救護效能,也期盼藉此達到「拋磚引玉」效果,能有更多的善信大德響應投入,一起為新北市民的福祉來打拼,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
潭底福德宮主祀福德正神且為地方信仰中心,長期以來關心地方事務且熱心公益,聲名遠播。108年起陸續捐贈2輛復康巴士、60部輪椅,提供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獎助學金,113年捐贈消防局血糖檢測試片580組,作為到院前緊急救護使用,在得知消防局隆恩分隊救護車將達使用年限且有汰換需求,隨即決定捐助善款360萬元購置1輛救護車。
新北市去(112)年緊急救護案件高達23萬餘件,有逐年增長趨勢,顯見緊急救護已成為民眾最需要的公共服務之一;救護車輛使用頻繁,其保養維護及適時汰換更顯重要。據統計新北市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患者的康復出院率,自民國99年的3.1%逐年進步,截至今(113)年8月底已提升至11.45%,累計救活2,564人,成效斐然。
新北市侯友宜市長一直致力推動緊急救護政策,並高度肯定消防局在這方面的努力。同時,他也對潭底福德宮表達感謝,長期以來照顧樹林潭底地區民眾,積極投入公益慈善事業,如同「里長伯」般無微不至關懷,服務地方大小事,過去的各項捐獻行動,正彰顯了俗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無私奉獻的精神。潭底福德宮嚴添明主任委員表示,過去樹林地區地勢較低,每逢豪雨時常發生淹水情形,先民於洪水退去後發現此處土地肥沃適合耕作,認為是土地公所庇蔭,因此建立小廟奉祀,並命名為潭底福德宮。廟宇建立於民國47年,後續於60年擴建,88年再次修建形成今日規模與風貌,主祀福德正神,副祀三官大帝等神明,並已成為地方民眾的信仰中心。
民政局林耀長局長表示,樹林區許多宗教團體樂善好施,時常捐款、捐贈物資,帶給社會正向溫暖的力量,其中潭底福德宮每年皆獲市府績優宗教團體表揚,不論是捐贈救護車、復康巴士、醫療器材、各項民生物資等都慷慨解囊。感謝潭底福德宮長期投入公益,熱心為社會奉獻。消防局陳崇岳局長表示,近年新北市為了提升OHCA患者的存活率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並與各急救責任醫院密切合作,組成綿密緊急醫療救護網。然而政府資源有限,民力無窮,感謝潭底福德宮捐贈救護車提升樹林地區緊急救護效能,也期盼藉此達到「拋磚引玉」效果,能有更多的善信大德響應投入,一起為新北市民的福祉來打拼,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6 11:58:41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