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長者三高比例達5成 國健署:年輕也不可輕忽
據健保署統計資料,65歲以上長者三高比例高達5成。國健署提醒,年輕人也不可輕忽,長期吸菸、飲酒或嚼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風險。
衛生福利部民國112年統計顯示,國內民眾10大死因中心血管慢性疾病占所有死因約3成,其中包含第2名心臟疾病、第4名腦血管疾病、第5名糖尿病、第7名高血壓性疾病,以及第10名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病。
衛福部國健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最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會逐漸上升。據健保署統計,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更高達5成;然而年輕人也不可輕忽,長期吸菸、飲酒或嚼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罹患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風險。
防三高與代謝症候群危害健康,國健署指出3大要點,第1是定期健康檢查,可利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也可善用各場域的健康檢查,如職場勞工健檢、公務人員健檢或自費健檢等,關心自己的血壓、血脂及血糖等數據變化。
第2是722自我血壓量測,應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且每次應量2遍,掌握血壓變化狀況,做好自我管理。
第3是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攝取適量水果與天然食物,並每週達成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為強化三高慢性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國健署今年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年齡從40歲下調至30歲,年滿30至39歲的民眾,每5年可接受1次檢查;40至64歲的民眾,每3年可接受1次檢查;65歲以上的民眾則是每年1次(原住民可提前至55歲,小兒麻痺患者則可提前至35歲)。
國健署指出,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內容除衛教諮詢外,更有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腎病期別提示、提供每週運動150分鐘、健康餐盤均衡飲食等衛教資訊,以提升民眾健康識能,同時協助民眾改變生活習慣。鼓勵民眾善加利用健檢服務,做好健康管理。
衛生福利部民國112年統計顯示,國內民眾10大死因中心血管慢性疾病占所有死因約3成,其中包含第2名心臟疾病、第4名腦血管疾病、第5名糖尿病、第7名高血壓性疾病,以及第10名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病。
衛福部國健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最常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且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會逐漸上升。據健保署統計,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更高達5成;然而年輕人也不可輕忽,長期吸菸、飲酒或嚼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增加罹患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風險。
防三高與代謝症候群危害健康,國健署指出3大要點,第1是定期健康檢查,可利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也可善用各場域的健康檢查,如職場勞工健檢、公務人員健檢或自費健檢等,關心自己的血壓、血脂及血糖等數據變化。
第2是722自我血壓量測,應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且每次應量2遍,掌握血壓變化狀況,做好自我管理。
第3是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攝取適量水果與天然食物,並每週達成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為強化三高慢性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國健署今年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年齡從40歲下調至30歲,年滿30至39歲的民眾,每5年可接受1次檢查;40至64歲的民眾,每3年可接受1次檢查;65歲以上的民眾則是每年1次(原住民可提前至55歲,小兒麻痺患者則可提前至35歲)。
國健署指出,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內容除衛教諮詢外,更有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腎病期別提示、提供每週運動150分鐘、健康餐盤均衡飲食等衛教資訊,以提升民眾健康識能,同時協助民眾改變生活習慣。鼓勵民眾善加利用健檢服務,做好健康管理。
- 記者: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3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