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吳耀龍、楊采諭同學,榮獲《2025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創作競賽金獎第一名

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吳耀龍、楊采諭同學,榮獲《2025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創作競賽金獎第一名
2025年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於5月17日在風光明媚的花蓮新城鄉七星潭盛大展開,吸引來自臺灣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匯聚,共同以海岸邊的自然石材與漂流木打造兼具藝術美感與生態意涵的創作。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學生吳耀龍與楊采諭組成的「藝點心意 Crea-Courtesy」團隊,憑藉作品〈海洋圓舞曲〉,以自然與海洋生態共舞,展現藝術與環境深度對話,在眾多優秀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疊石藝術比賽金獎第一名,展現東華學子創新思維與技藝的完美結合。

本次比賽強調「取於自然、還於自然」的精神,所有參賽作品皆須使用現場自然取得的石材及漂流木,且禁止使用膠合劑、螺絲或任何人工固定物,完全仰賴創作者對自然力學的掌握與對素材的敏銳觸感,透過巧手堆疊達到藝術與自然間的和諧平衡。團隊在歷經10天風吹日曬與雨淋考驗中,不斷調整作品結構與比例,成功完成這件兼具結構穩固與美學張力的作品。

〈海洋圓舞曲〉以海洋生物為靈感核心,作品呈現一個生動的海洋舞台。沙丘堆砌而成的舞台中央,有一隻令人原本心生畏懼的鯊魚,卻顛覆傳統印象,化身為正在開心高歌的主角,象徵著生命力與重新認識自然的可能性。舞台下方則有三隻章魚、海星與魚群,彷彿隨著海浪節奏歡樂起舞,詮釋海洋生態系的多樣生命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在創作過程中,團隊遇到鯊魚尖牙的設計挑戰。為了呈現鯊魚的銳利牙齒,團隊在海邊探索、思考,偶然間看到海灘上細軟的竹子,靈機一動運用其彈性,將竹子巧妙地卡入漂流木中,打造出既自然又精緻的尖牙造型,成為作品中的一大巧思,也象徵創作者與自然素材間的對話與創意融合。整件作品不僅在結構與材質運用上展現高度巧思,更藉由動態的造型表現出生態循環與生命共舞的深刻寓意,呼應對海洋環境保育與永續發展的關注。

《2025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開幕儀式暨頒獎典禮於5月17日舉行,由花蓮縣徐榛蔚縣長親自頒獎,對「藝點心意」團隊的傑出表現給予高度肯定。徐縣長強調:「藝術無國界,花蓮擁有絕美海岸線,透過此次藝術季,讓世界看見花蓮的自然魅力與藝術創意,也推動地方文化與觀光的永續發展。」本屆比賽評審為瑞典知名疊石藝術家 Pontus Jansson,他讚賞團隊對自然素材的巧妙運用與作品深刻的生態意涵。

本屆藝術季除展出臺灣本地藝術家創作外,更邀請瑞典、英國等國際藝術家參與,瑞典疊石藝術家Pontus Jansson也現身分享創作理念,增添國際交流深度。展期將持續至8月底,活動期間除疊石作品展出,現場更有結合在地美食、手作職人及文創品牌的週末主題市集,打造集藝術、美食與生活於一體的豐富體驗。

此外,疊石比賽也開放網路人氣票選,鼓勵全民參與,展現藝術與社群共創的精神。所有參展作品將於自然風化消逝前持續展出,呼應「取於自然、還於自然」的理念,展現藝術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美學價值。

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踴躍前往七星潭,親身體驗這場融合藝術與自然的海岸圓舞曲,支持青年學子的創作與環境永續的理念,共同守護海洋生態與文化的美好未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